第三十章(第2/4页)



  向远低头喝了口水,继而笑了起来,“我怎么用这个杯。”

  “阿昀他现在还常来吗?”他说着又补充了一句,“他现在除了去医院看爸爸,家都回得少了,不过也是,这个家成了现在的样子,不想回来的正常的。”

  “他小孩子一个,没你那么多顾忌。”

  “小孩子吗?我们一年一岁地增加,他也长大了,跟我说话都是个大人的腔调……阿昀,他比我幸运,也比我更清楚自己。”

  向远看了他一眼,笑着把他往外推,“回去吧,别提醒我在变老。”

  他执意不让她送,两人门口挥别,向远关上房门,静静地握着一杯水站在灯光下,过了几秒,她轻轻旋开了门,仿佛是感应到她的动静,只到长廊尽头的叶骞泽回望一眼,两人各踞一头沉默相对,他们似乎都以为对方有话要说,自己却无言相对。

  这些年,他们想着不同的事,说着不同的话,心都在不同的两岸,只有记忆舍不得丢弃,仍在犹豫地遥遥相望。

  感应式的走道灯亮了又灭。

  “晚安。”向远平静无澜的道别问候打破僵局。

  叶骞泽点了点头,“晚安。”

  次日向远独自登上开往昆明的列车,11个小时的车程,春运前期的客流小高峰,车厢里挤满的大多是返乡的民工,旅途枯燥,邻座的几个人吵着要玩牌打发时间,向远连番得赢,换回一个靠窗的位置,头抵在窗沿的车厢壁上得以小憩一阵,昆明眼看在望。

  这次建筑企业年会由国家建设主管部门主办,云南当地一个大型建筑单位承办,会址选在了翠湖之畔的一间挂牌五星级酒店,按照事先安排,向远抵达的当日是报到,接下来一天半正式安排会议,从第四天开始承办方组织会议代表“考察”,也就是尽地主之谊款待来宾畅游云南。为显东道主财力雄厚和热情待客之道,受邀参会单位人员是不需要缴纳会务费的,但像向远所在的江源这样的供应厂家,仅可列席,并不能作为参会代表,说白了,就是一切费用需要自掏腰包。

  向远到酒店的第一件事,用入场券在签到处换了列席证,就马上到前台咨询房价,听说最便宜的便宜的房间每日折后780元,她二话没说走出酒店大厅另找住处,她还要在昆明停留至少三天,四千块啊四千块,她越来越欣赏叶秉文的黑色幽默。

  围绕酒店四周转了一圈,向远在百米开外的小宾馆找到了安身之所,很不起眼的一栋小楼,胜在离会场近,不过由于地处繁华地带,每晚也近300元。她简单收拾好东西,就回到会议所在酒店大堂找了个视野颇佳的角落沙发,点了瓶矿泉水,便一直静静看着人来人往的签到桌。

  正如叶骞泽所说,这次会议的规格颇高,来的看样子都是全国各大建筑企业的老总级人物,大概是因为会议日程安排比较从容,冬天又是昆明旅游的旺季,不少代表携偶而来。

  能与这些平时一面难求的建筑商高层近距离接触,对哪个厂家来说都是求之不得的好机会,但现实总是残酷的,向远观察了大半个下午,那些领导到来,往往一行随从人员和会务接待人员浩浩荡荡,来去匆匆,纵使她插上翅膀,也难有近身的机会,接下来的会议过程中,就算她进得了会场,只怕也只能隔岸看花。要是散会后代表各自回到房间,那就更是难上加难,且别说她不知道什么房间里住着何方神圣,就算朝着一个目标而去,那些平时居于高位的领导眼高于顶,怀揣金砖都未必叩得开一扇门,何况她只有笑掉大牙的三千来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