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 官商合作 投其所好,摸清命门(第7/13页)

看来,胡妍红对李义府很是推崇。她信奉的是生存哲学、度心哲学,这样的人在今天很有市场,也总是很有运气。不能不承认,她是一位高人。

在江南春大酒店吃过中餐,马砺峰跑到酒足饭饱的柏安民身边,轻轻耳语道:“柏书记,今天各位领导都辛苦了,下午安排点娱乐活动吧?”

柏安民点点头,说:“那好,我客随主便。”

马砺峰谄笑道:“那就泡泡温泉,活络活络身子。”于是,一行人又驱车向位于城南的温泉山庄进发。

几周后,《荆都日报》在头版发表了一条消息,题目叫《我市发现陶渊明后代》。作者是市文物局局长杜泉郭。杜泉郭是名校考古专业毕业,在全国文物专业刊物上发表过不少论文,是省内有影响的考古专家。

杜泉郭在文中指出,近日,我市考古工作者在荆都市郊的陶家洼村,发现了一本晋代残本《陶氏支谱》。据初步了解,这本支谱在全国是首次发现,很可能是孤本,价值珍贵,已被文物局征收保存。根据初步考证,杜泉郭在这本家谱中发现了两个重要信息:一是陶家洼陶氏是陶渊明的后代子孙;二是根据谱中关于陶渊明隐居地地理特征的描述,陶翁隐居地的大致位置,就位于今天荆都新区境内。杜泉郭同时又将这条新闻发给了省城的《江南晚报》,该报也很快就发表了。

这条新闻发表后,在荆都上下引起了热议。当然,持肯定态度的人占绝大多数。这年头,各地都在拼命争抢历史名人,甚至连孙悟空猪八戒的故里都在争抢了,有的地方恨不得将历史上所有名人都收入囊中才好。陶渊明是高洁之士,诗文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崇高地位,荆都市多了一个历史名人,是天大的好事。尽管陶渊明故里已有定论,他是东晋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但是,今天的荆都毕竟是他昔日的隐居地,这已经是个很了不起的发现,荆都上下都被这个伟大的发现振奋着。

一周后,《荆都日报》用了一个专版,再次刊发了杜泉郭的文章,题目是《陶渊明笔下的南山与荆都落马坡》。在文中,杜泉郭通过对《陶氏支谱》和清代重修古书院遗址碑记的进一步考证,提出他的最新考证成果,即荆都市新区南面的落马坡,就是陶渊明诗句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南山”。

这是一个相当了不起的发现,解决了一个重大学术难题。因为长期以来,学术界为陶翁笔下的“南山”到底是实指还是虚指争论不休,争论双方发表的论文可谓车载斗量。现在好了,杜泉郭不仅用令人信服的证据证明了“南山”是确有所指,而且还找到了它的具体位置,它就是今天荆都市新区的落马坡。文章中还进一步指出,在离陶家洼不远的地方,有个地名叫五柳村,现在是一块荒坡。根据老一辈人回忆,这个地方过去生长着五棵参天的古柳树。这不是和陶渊明《五柳先生传》中写到的“宅边有五柳树”不谋而合么?可惜,那五棵柳树已经被锯倒了。但是,五柳村的地名一直沿用至今。杜泉郭将这篇文章又发到了网上,全国几十家报刊和近百家网站都进行了转载。

杜泉郭的这篇论文发表后,引起了文学界和史学界的高度关注,在荆都市再次引起了强烈反响,市级班子领导和市直机关的头头脑脑们都阅读了这篇文章。网上也议论纷纷,荆都网民们惊喜万分,没想到我们荆都还有这样一块风水宝地,要不是杜泉郭的发现,这个历史之谜可能永远无法解开。网友们还一致谴责了“落马坡”这个地名,认为它和陶渊明笔下诗意的田园风光太不相称了,强烈要求政府将“落马坡”改名“南山”,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网民们还搞起了网上签名支持活动,改名的呼声日益高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