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1章(第4/5页)

“快上去拜见陛下吧。”

“是,谢您的提点!”

拓跋晃这才展开笑脸,半惊半喜地穿过主殿,往后面的小楼而去。

库莫提看着拓跋晃以他这个年纪所没有的稳重说话行事,不由得心中一动,也浮想联翩起来。

‘陛下已经有了两个儿子,太子殿下又如此不凡,我是不是该娶妻生子了呢?宗室被压制的如此厉害,总不会有人再揪着我当大旗了吧?’

“孩子啊……”

库莫提突然想起了花木兰,又想到她没有癸水,忍不住叹了一口气,惋惜地摇了摇头。

这一次的大朝,注定要被无数人记住。

每个月一次的大朝会,对于朝臣们来说都有着无比的意义。哪怕是对将领们来说,想要论功行赏,除非陛下正好巡视到营地,否则都是在大朝上颁布奖赏的。

贺穆兰参加过无数次的大朝,却没有哪一次像这样“万众瞩目”过。

也许是因为这么久流言蜚语的日子以来,贺穆兰是第一次参加朝会,又可能是因为宫变之后,她去南山住了太长一段时间,消失在人前太久,以至于从宫门外等候开宫门开始,就不停的有大臣和武将前来攀谈。

贺穆兰一面客气的和他们客套,一面心中在暗暗叹息。

如果拓跋焘能答应她的请求,这恐怕是她最后一次参加大朝了。

征伐北燕有功的库莫提和古弼、拓跋丕等人才是今天的主角,被押解回来的北燕王和王室明显没有得到赫连定那样的待遇,只是作为俘虏的身份被宿卫们看守在殿前。

等一会儿开始大朝,拓跋焘将会接受他们的“降表”,宣布北燕这个国家彻底消失在世上,取而代之的是疆土更加广大的魏国。

这样的大朝会下个月或者下下个月后还会再有一次,那就是北凉使团回到平城之时,而现在因为宫变和各种流言的缘故,拓跋焘已经迫不及待的想要用胜利冲淡所有人的不安了。

贺穆兰嘴角含笑的跟在众位大臣之后,用自己的眼睛见证着这在历史中都不可能看见的一幕。

花木兰在世之时,这位北燕王是逃到高句丽后被高句丽王抢劫一空后杀掉的,对外宣称“暴毙”,现在能留下一条性命,其实已经是老天开眼了。

冯弘整个人瘦的形销骨立,可见从龙城到平城的路途绝不是什么游山玩水的好行程。他整个人几乎是被“丢”到了地上的,勉强支撑着王者的尊严,恭恭敬敬的封上降表、去国之书,对着拓跋焘口称“天子”。

群臣欢声雷动,鲜卑语和汉话的歌功颂德之声不绝于耳,拓跋焘也是喜不自胜,在接受了国书之后,开始进行封赏和颁赐。

首先封赏的当然是黑山大元帅拓跋提,也就是库莫提,而后是负责后勤和调度的古弼。

若干人还在高句丽赶回平城的路上,用不多久也会回到平城,但对他的封赐已经在朝中赏下了。

若干人因为活捉高句丽王有功,被封为“定北将军兼幽州牧”,负责北燕原本幽州地方的治理,协助冯弘已经归顺魏国、一直被王后迫害的几位王子治理辽西地方。

名义上是“协助辽西王”,实际上大半是监视他们,防止他们会反叛。

对于从未治理过地方的若干人来说,这个起点已经可以笑傲同辈的很多贵族子弟了。

贺穆兰忍不住发笑,若干人其实最怕冷,冬天还要人一人二暖手暖脚,真不知道到了高句丽那种地方,他到底是怎么保持战斗力,还拿下高句丽王的。

等他回来了,真是要问问到底发生了什么。

随着封赏一道又一道的赐下,北燕的赏赐基本封赏完了,接下来的就是“宫变”之后的封赏。

宫变虽然很快就被镇压了,但造成的影响十分深远。除了大批宗室和国戚落马,也有许多往日不曾发现的鲜卑贵族也参与了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