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5章(第3/6页)

至于贺夫人“难产而死”,应当是拓跋焘临走之前的安排,毕竟鲜卑“子贵母死”是避不开的,只是难产血崩死十分不祥,是不能随葬帝陵的,也是让人唏嘘不已。

恐怕只有等拓跋晃真正当上帝王,才能将她迁去和拓跋焘同葬了。

坐在一旁的窦太后也是一副“啊我家孙子就是棒棒哒”的表情,穆寿倒是没有什么特别的神色,只是不住地打量着像是黑炭一样的花木兰,似乎心中有着什么主意。

客套一番后,太子回到席上端坐,又给虎贲军们赐坐,这时候,窦太后才满脸慎重地开了口:“花将军,召你前来,是因为北燕那边出了事。”

‘来了!’

贺穆兰一凛,洗耳恭听。

“乐平王拓跋丕的暗报,昌黎城被人放水淹城,陛下被水冲走,当天值守的宿卫军不见下落,应当是找寻陛下行踪时一起被水冲走了,同时不见的还有颍川王库莫提和鹰扬军的精锐……”

窦太后表情还算镇定。

“据羽林军回复的消息,出事时陛下应该正在水边,颍川王恐怕是为了救陛下跳入了水中,结果鹰扬军和宿卫军一起下水去救,都给冲的没有了踪影。”

贺穆兰一听到这个消息就觉得天旋地转,整个人都不好了。

宿卫军里大多是真正的精锐,古人选拔精壮全看力气如何、武艺如何,有神力的青年不知有多少,而且拓跋焘和库莫提都会水,怎么可能让两个大活人给水冲走?

她背后一寒,第一个涌入脑中的就是有人谋反。

除非宿卫军中混入了不轨之人,否则拓跋焘还没落水就能被救上来。

还是库莫提有问题?

贺穆兰越想越是心惊肉跳。

发生这样的大事,贺穆兰的脸色苍白如纸,崔浩和穆寿却一副还算安定的样子,就连拓跋晃都并不担忧,贺穆兰眉头更是皱了起来,满是不解地看向他们。

“陛下出事,为何诸位使君如此镇定?末将已经心胆惧丧了……”她再看看几个随从而来的副将,只见他们每个人都是一副不敢置信的样子,可见震动之大。

“我夜观天象,紫微星依旧明亮,便知陛下一定安好。如果陛下出事,寇天师的信件早就已经送到了我的府上,既然寇天师还能跟着你不紧不慢的回平城,显然没有什么大事。”

崔浩对天象十分有研究,尤其是星宿运行,连寇谦之都认为他颇得道门真传。

但仅仅是靠这个推断拓跋焘无事,也太无稽了。

还好,太子很快回答了这个疑问。

“中书监原本是随父亲北上的,行军到一半时却突然让其率领精兵离军,并嘱咐他在分兵埋伏在漠南一带,以防柔然生变。柔然吴提可汗死在京中,柔然诸族都在觊觎汗位,企图复国回到草原,父亲担心他亲征会有柔然人侵犯边陲,所以留下了壮兵肥马,等胡虏真要反了,便引他们深入国境,然后一举成擒。”

拓跋晃摇头晃脑一本正经的样子很是可爱。

“崔太常和太后都认为父亲既然能算到柔然之事,必定不会将重心全部放在北伐上,也许他失踪另有原因,只是掩人耳目罢了。”

贺穆兰听着虽然觉得好像很有道理,心中却还是怀疑的很。

一国之君失踪,同时失踪的还有身为黑山大元帅的库莫提,这对魏国的震动以及对士气的打击简直是地震式的,一个已经被灭了国的柔然,真的值得拓跋焘如此安排吗?

柔然大部分青壮都已经迁到魏境牧马放羊,或是服役,留在漠南的都是留下来安抚的各柔然宗室和表现良好的降臣,实力已经大不如前,真的敢南下骚扰吗?

恐怕连六镇都突破不了吧?

这样的猜测让贺穆兰听了众人的解释之后不但脸色没有变好,反倒变得更坏了。

“有什么末将可以做的?”贺穆兰开门见山地说道:“太子殿下召末将前来,必定是有吩咐,请直说无妨。末将深受陛下之恩,必当赴汤蹈火,在所不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