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4章(第3/3页)

然而这种事几乎是无稽的污蔑,沮渠菩提虽然年幼,但却是沮渠蒙逊几个儿子里长得最像他的一个,完全找不到孟王后刚毅轮廓的影子,也只能骂骂口水战,让外人笑话北凉王室乱的可以而已。

可惜刘宋大军陈兵布防,还等着魏国一动兵马就趁机收复河南地区,谁知道魏国几乎没在国中调动兵马入凉,靠着手中掌握的王后和世子就搅动的北凉一片腥风血雨?

北凉要求沮渠牧犍退位让沮渠菩提登基平息战乱的呼声越来越高,沮渠牧犍的位子也越坐越烫,姑臧城却被守得纹丝不动,哪怕姑臧外打成一片,也没有任何更加多的进展。

而此时,魏国对北燕的战事也陷入了可怕的局面。

拓跋焘率领大军北上,先挥军去解救被困在昌黎郡的库莫提,高丽人果然闻风而逃,直接调转人马和龙城里的北燕大军里外夹攻围城的乐平王拓跋丕。

拓跋丕考虑到拓跋焘的大军已经北上,此时不宜损失太多人马,而是应该尽早和昌黎郡的羽林军汇合,所以下令撤军。

昌黎郡的治县昌黎县是龙城附近较大的城池,一直负责拱卫龙城,若不是库莫提占据了这里,也不可能凭着几千鹰扬军苦守这么久。

拓跋焘率领羽林军解了库莫提之围,大军刚刚进了昌黎郡,正在整军之际,却遇见渝水溃坝,水淹昌黎,使得魏军遭受突然的打击,拓跋焘和库莫提下落不明,同样下落不明的,还有上千名羽林军和宿卫军。

出了这样的事,还是在并非洪水泛滥的秋季,乐安王拓跋丕大惊失色,连忙派人去渝水上游打探,又在渝水流进的地方散出无数人马查找拓跋焘的下落。

等到了渝水上游,魏人们才发现燕国早就已经设下了重重的圈套,先是用世子引诱库莫提率精兵追击,又派出高丽人驱赶库莫提到昌黎郡,迫使这位能征善战的颍川王困守昌黎,而后趁着夏天雨水充沛,将昌黎上游筑起了河坝,蓄起了大量河水。

待拓跋焘大军到了昌黎,河水已经蓄到了可以淹没整个昌黎县周边的地步,北燕的工匠们挖开河坝,使得渝水沿岸决堤,大水突然涌向了昌黎城,使得并不善水的魏军遭到了灾难性的打击。

在此之前,因为兵者是凶事,无差别打击的战役很少,屠城有、杀人有,但是用决堤的河水毁灭城池,包括其中的平民和牲畜,实在是惨无人道到令人发指。

魏军人数众多,又有大量的马匹和器械,即使发生洪水,依然能够依靠逃亡高处和会游泳的马等脱离险境。可是原本就住在昌黎县的百姓却真的是遭了秧,大量的房屋被冲垮,粮食和家畜毁于一旦,被淹死的人飘在水里,到处是一片人间地狱的景象。

等到再过一阵子,死者如果不得到处理,河中有浮尸的地方还可能爆发瘟疫,使得沿岸的百姓全部受到影响。

但这种方法简单又可怕,许多城池都建在水系旁边,或者干脆有水系贯穿而过,一旦这种野蛮又灭绝人性的攻城方法纷纷为世人效仿,可以预见未来的战争将会变成何等残酷。

未蔓延开而夭折的瘟疫、风城中漫天的风暴,再加上一场长达三个月,从夏天一直到秋天的布局,彻底给魏国之前“战无不胜”的嚣张气焰泼了一盆凉水。

这世上,并不是人人都是傻子,哪怕不能力敌,也依旧有无数聪明人为了自己国家的存亡而拼命,哪怕是两败俱伤也在所不惜。

于是刚刚回到平城的贺穆兰,接到的却是拓跋焘和库莫提双双失踪,而漠南投降的柔然人又开始蠢蠢欲动的消息,顿时大吃一惊。

“那么多羽林军和宿卫军保护,到底是怎么让陛下被水冲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