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4章(第4/5页)

临走之前,拓跋焘祭告了天地,立长子拓跋晃为太子,命他监国。

人人关注的贺夫人因为腹中怀有龙脉而逃过一劫,如果拓跋焘这次出了事,那贺夫人可能是唯一一个身为太子的亲母,却没有因此事而死,坐上了太后宝座的女人。

平城周围二十四座军殿里,一下子只剩了不到一万的精兵,这次拓跋焘为了速战速决,可以说是举平城之力,城中的武将们为了给家中子侄争取战功,一个个也披挂上阵,带着私军和粮草随驾前往。

这是鲜卑部落制的残留,大可汗亲征,各地部落主和族长都随着大可汗一起捡便宜,虽然粮草和自己的部队自己养活,可得到的战利品和好处也是实打实的,一旦家中有子侄十分勇武,迅速就能通过这种办法晋身。

崔浩被留下来辅助监国的太子,赫连明珠因为拓跋焘临走之前定下的婚约而住进了后宫,只等着“问名”,赫连定带着三百羽林军和三百亲兵秘密出城,急行军直奔西秦而去。

人人都以为才五岁的太子拓跋晃,肯定是坐在御座上没一会儿就打瞌睡,谁料他虽然才五岁,性格却十分沉稳,在御座上一坐就是一上午,听下面的百官议政也是有模有样,有时候百官为了什么事争议起来,太子甚至能借口“我要歇息一会儿”立刻中止朝议,然后等百官冷静后再继续。

拓跋焘十二岁才当上太子,之前只是个武勇点的王子,五岁时肯定都没有拓跋晃表现好。

而俗话说“三岁看终身”,这位太子方才五岁,就已经有了为人君的风范,连之前对拓跋晃并没有太高看的崔浩都惊为天人,开始尽心尽力的教导他,夸他有“其父之风”。

人人都知道这位太子是拓跋焘和窦太后亲自教导的,又有琅琊王家出身的女官近身伺候,再见他的气度如此不凡,就忍不住有了“名师出高徒”之感,以至于原本无人问津的王慕云家都有了不少人提亲,想要提前定下婚事,等她一到二十五岁放出宫就成亲。

此时世人重视女子的德行,最大的还是看重教导后代的能力。

窦太后之所以那么让人尊敬,便是因为她以女子之身教导出了拓跋焘这样豁达有为的君主。

一旦王慕云订了亲,哪怕拓跋焘回了平城也不可能将她立为保母,许多人家有着自己的想法,也都去王家求亲。

这样的情况导致宇文家直接派兵封了王家在京外的宅子,才避免了王慕云的父母被络绎不绝的求亲之人以及不怀好意之人烦死。

就在拓跋焘走后的第七天,一封来自钦汗城的信函震惊了朝野。

使团在沙漠里误入风城,遭遇极大的风暴,北凉世子沮渠菩提、和亲公主兴平公主,以及使团的主使花木兰全部在风暴中失去了踪影。

除此之外,送嫁将军孟玉龙身受重伤,虎贲军五千人有一千人左右下落不明,六百多人确定已死,魏国使团四十六人失踪十二人,死了十九人,可谓伤亡惨重,北凉使团送嫁的大臣或死或伤了一大半,活下来的几乎都是无足轻重之人。

剩下来的人在花木兰的左卫率那罗浑和主簿袁放的带领下,总算是活着找到了最近的绿洲,但因为失去了大量补给,又有许多珍贵的财物被风沙掩埋,所以全军不敢离开风城太远,如今被困绿洲。

只有一小部分人突破沙漠,到了钦汗城报讯。

绿洲有水,虎贲军的粮草和麦粉大概能支撑他们一个月左右,如果半个月后钦汗城的补给不到,他们只能放弃绿洲,停止搜索兴平公主、菩提世子和花木兰,丢弃掉被埋葬在风城的财物,前往钦汗城。

消息走的是军中的急报,但即使如此,这封信至少也是一个月前寄来的了。从沙漠里到钦汗城需要好多天,钦汗城到平城的驿站也并没有修通,胡夏刚刚打下来没几年,驿道的修整缺乏人手。北凉那边的局势如何,魏国使团有没有等到钦汗城的救援,失踪的人到底是生是死,已经成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