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5章(第2/5页)

平城诸位大臣商议了半天之后,都一致认为唯有羌人可能伏击赫连定,羌人世居西境,若他们真要反了,往西逃窜迁徙,魏国派兵攻打劳民伤财,而羌人穷苦,也没什么好通过征战得到的财物,可谓是得不偿失,于是一般朝臣认为送出明珠公主去安抚狄子玉的羌部,一部分则认为赫连明珠只能嫁给拓跋焘,主张派兵去威慑羌人,先礼后兵。

好在赫连定一定是没有落入狄子玉的手里,否则狄子玉早就派出使者要求交换赫连明珠了,拓跋焘认为两派人马的谏言都不合适,最后是崔浩提出了谏言——狄子玉是肯定不能激怒的,夏国刚平,可以先派出使者安抚,拖延时间,然后寻觅可靠的精锐去把赫连定找到,解救出来。

此乃釜底抽薪之计,只要赫连定不在狄子玉手里,随时可以派兵征伐他们。可若是让狄子玉先掌握了赫连定的行踪,西秦和夏地的局势就不稳了。

在夏地搜寻赫连定的人马,原本应该用夏国原来的人马。可狄子玉本来就是夏人,这些人很容易暴露行踪,让狄子玉发现平城的意图,所以必须启用狄子玉不熟悉的人马。

杏城的卢水胡人一直居住在那里,对于秦州可谓是闭着眼睛都不会走错,他们又是佣兵出身,但凡寻人、刺杀、夺物,可谓是驾轻就熟,要想在秦州那块地方找出赫连定,卢水胡人是最好的人选。

拓跋焘想要派出花木兰和卢水胡人去打探消息,却知道朝臣不会答应让不知道根底的卢水胡人去找,所以故意透露出自己想亲自去夏地寻找赫连定的消息。

他经常偷跑,拓跋焘这一作态不得了,所有朝臣都吓个半死,纷纷表示您派一个靠得住的大将过去找就行了,不必要御驾亲自前往夏地,狡猾的拓跋焘就用这样的方式派出了花木兰和卢水胡人们。

魏国的大臣们虽然认为花木兰太年轻了,可比起拓跋焘自己偷跑,便是派个小孩子去也没关系,更何况花木兰已经立下了赫赫的威名,又有收殓赫连家上百口人的事情在前,于是几乎没有反对的声音,这事就这么成了。

在这之前,能够带着羽林军出京的,不是宗室便是几位鲜卑族的族长,如今却让一个军户出身的将军带走了羽林军,便已经开了羽林军将领可以由寒门担任的先例。

哪怕贺穆兰只带走了一千人,而且只是“委任”一段时间,可有了这个先例在,日后拓跋焘再提拔人就容易的多。

贺穆兰并不知道自己为何会莫名其妙的接受这个任务,但她知道赫连定的身份不同寻常,而赫连明珠也可以算的上她的朋友,此事无论是出于公务还是私情,她都非要成功找到赫连定不可。

就在贺穆兰接到命令的第二天,她就趁着清早日出之前领着羽林军悄悄离开了平城,一路直奔夏境而去。

“止水,你可知赫连公会往哪儿逃?”

贺穆兰看着一脸忧色的少年,开口仔细询问。

这句话从平城接到赫连定失踪消息开始,就不断的有人问他,所以赫连止水一听到这个问题,立刻脱口而:

“我实在是不知道阿爷会藏到哪儿,我之前……”

他苦笑了一下。

“因为继母的关系,我和阿爷相处的时间并不多,关系也没好到无话不谈的地步。”

“一点线索都没有吗?可在秦州有什么相识的好友?或是可靠的亲朋?”

贺穆兰不得不这样问他。赫连定会往秦州逃,一定是有他的原因,否则一路向东往魏国方向逃就好了,会这样做,肯定是因为赫连定已经料到往魏境方向也有人埋伏,只能往西北方向撤退。

他那样走一步想三步的人,哪怕到了绝境,也不会惊慌失措而逃的。

赫连止水摇了摇头:“若说关系亲密,我姑姑和我阿爷才是无话不谈。我出平城之前去宫中拜访过姑姑,她也是不知。秦州一直是诸族自立的地方,我阿爷除了出征会经过那里,是不过问秦州的事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