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第4/5页)

他正准备说“我都允了”,却听到古弼“咳咳”一声,打断了他的话。

这是拓跋焘的老毛病,之前贺穆兰千里救驾之时,拓跋焘也曾说过这样的话,还是若干人的二哥示意贺穆兰才没敢要什么。

古弼等大臣都习惯了拓跋焘随意的性格,古弼更是经常出声打断他的兴头,可怜拓跋焘一句“我允了”还没出口,顿时被满帐大臣们集体风寒的咳嗽声噎的活活缩了回去,只好有些可怜巴巴地看着狄叶飞,那眼神像是在说“你看,我也没办法,我倒是想大方呢。”

狄叶飞再笨,听到这一片咳嗽声也明白了,当然不敢说“您封我个博望侯”之类的话了。事实上,他心中野心虽有,却还依旧懵懂,真要问他想要什么,他也说不出来。

“陛下既然答应你满足你的心愿,只要不是太出格,自然是可以允的。”古弼也不好这么拂拓跋焘的面子,狄叶飞此次出使确实有大功劳,别的不说,牵制住高车人,等于让柔然人断了一臂,少了无数青壮参战。

这样的功劳,若是无伤大雅的心愿,答应了也算是一段佳话。

古弼将“不是太出格”说的重了些,狄叶飞听在耳里,心中不由得感慨一声。

他们这些普通的士卒,平日里自然是把“大可汗”看的比天还大,在他们的想象中,皇帝要做什么,只要一言既出,是谁也无法阻止的。可事实就在眼前,原来即使是皇帝,也不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皇帝尚且无法随心所欲,他一个乍然立功的杂胡高车,若是真有什么非分之想,那才是自取其辱了。

一时间,他的脑中闪过无数心愿,可无论想到哪个,似乎都不是自己内心最想要的。

突然间,狄叶飞想到了在柔然的所见所感,想到了自己一直以来想不明白的事情。想到了火长深夜为火伴写信,想到了闾毗派出使者送信自己却看不懂的羞窘……

他在想,为什么自己有那么多不懂,有那么多无力,有那么多想要的东西,却不知道真正要的是什么。

除了相貌,除了一身不算顶尖的武艺,他实在就是个平庸之人,若没这番机遇,也许一辈子就耽误在军中,混着一个不大不小的职位,受着旁人轻视的眼光。

狄叶飞在思考,帐中的人都是有涵养的大人物,自然不会催促与他。拓跋焘和几位爱才的大臣见狄叶飞为了“心愿”想的如此慎重,自然也开始好奇他会要什么。

狄叶飞知道这是他一生中可能最重要的一次选择,也是以后再难得的机遇,所以思考的越加慎重。

‘我和这些大人物到底差什么呢?’

他冥思苦笑,余光扫过诸位气质不凡的大人。

‘我想要找到的答案,究竟要如何才能了解?’

狄叶飞眼前闪过闾毗的茫然。

‘我……我……我究竟缺什么……’

他的脑海里最终出现的,是火长和若干人手持兵书,惬意谈论的样子。

终于,狄叶飞伏下了身子,诚恳地对着诸人说道:“末将目不识丁,出使柔然以来,颇受其困。军中识字之人太少,末将便是想学也找不到机会,如今陛下问末将有什么心愿……”

“末将想学文识字。”

他以首叩地,重重地说出自己的要求。

他缺的是什么呢?

这世上也许没人能回答他。

但他会自己去寻找。

——就先从识字开始吧。

不知狄叶飞是哪里打动了崔浩,也许是他的长相,也许是他身为普通军户却不肯屈服的韧劲,也许是他求取知识和学问的姿态,所以他得到了一个天大的机遇,这机遇,甚至比他出使高车得了功劳更大。

他得到的,是这个没有科举出仕的世界里,人们最看重的东西,是普通军户即使在军中苦熬也无法得到的一种东西——“出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