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 秦岭的忠诚 第十一章 烛龙(第5/7页)

荀诩的面色说不上是好还是坏,他微微晃动头部,不得不感叹道:“真是个完美的计划。”

烛龙连连点头表示赞同:“诸葛丞相是一个天才,在那样的局势下连我都几乎绝望了,他却还能从容行事,最后一举逆转。”停了停,他换了相对比较轻松的口气,“无论如何,这起事件以我国在幕后大获全胜而告终。魏国损失了一名出色的间谍和几乎全部五斗米教徒,天水弩机作坊也在浪费了大量资源后被废弃,他们一无所得;而我们则成功地肃清了汉中内部的不安定因素,并让魏国对我的信赖进一步加深。”

荀诩看着仍旧被绑在树上的烛龙,心潮翻腾,实在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他那十一天玩了命般的追查原来都全无意义,高堂秉也罢,那名被黄预杀死的护卫兵也罢,他们只是一个完美计划中的多余角色……但是他又能抱怨些什么呢?大家都是为了汉室复兴。

“说实话,整件事里,我最觉得过意不去的就是你,诸葛丞相也一样。尤其是你还被迫要当做替罪羊承担责任外调东吴,诸葛丞相一直对此愧疚不已。”烛龙的声音转为柔和,眼神闪过一阵抱歉的神色,这让荀诩有些感动,他能感觉到那是发自内心的真诚,不是作伪。

此时松林中静谧依旧,山风稍息,若非有侧旁潺潺的溪水流淌而过,几乎让人感觉不到时间的流逝。荀诩想上前去把烛龙解下来,他站起身来走前几步。忽然从林子另外一侧传来士兵们的说笑声,他双手一颤,不由得倒退了两步,猛然想到眼下的这一事件还未得到廓清。

“那么,李都护呢?这一切又是怎么回事?”

荀诩再一次走近烛龙,右手按在藤绳上,双目平视。弩机事件虽然干系重大,但毕竟只是一起技术窃密,未曾涉及中层以上人士;而李平出走却是震动蜀汉高层的大事,两者严重程度不可同日而语。其实荀诩已经模糊猜到了个中情由,但终究得向烛龙确证才能放心。

烛龙听到荀诩这么问,叹了口气,说道:“你放心,孝和,今天我会对你和盘托出的。不过你得发誓绝不向第二个人说起,因为这件事还没有完结。”

“好。”荀诩朝后站了站,四处张望一番确认没人在一旁偷听,接着抱臂站定。烛龙这才缓缓讲道:

“最初的起因是在建兴八年的六月。众所周知,曹真在那一年进袭我国。作为防御措施之一,诸葛丞相命令李严率军北上汉中支援,我记得孝和你也是跟随那支队伍回南郑的吧?”

“不错。”荀诩一点头。

“郭刚也注意到了这一调动,他那个时候就向我提出了一个极为大胆的建议,希望我能说服李平叛逃到魏国来,就好像他的好友孟达一样。我当时觉得很荒谬,打算一口回绝,但诸葛丞相却另有想法……”

烛龙在这里停住了,荀诩没有急切地追问,而是保持着沉默耐心倾听。

“……于是诸葛丞相就安排我调去了李平的身边。最开始的时候,李平表现得很正常,我也不认为堂堂一个大汉中都护会做出叛逃这样的事情来。但后来李平的部曲被逐渐分配到其他部队,而他本人则被委任分管后勤粮草督运,李平整个人从此变得焦躁不安,容易发脾气。经过一段时间的试探后,我向他冒险表露我魏国间谍的身份,他最初的反应很暧昧,没有喝令军士把我拿下,只是警告我不要出去乱说。从那时候起,我就知道这件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其实还有希望。”

“诸葛丞相给我的指示是,一切按照郭刚的意思去做。于是我就尽力扮演着魏国间谍的角色,不断游说着李平,从若隐若现的暗示逐渐到直截了当地劝诱。国内政局形势你也是知道的,李平一直处于一个尴尬的地位,所以我一直在用这一事实从反面刺激他,谨慎小心地瓦解他的心防,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