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 秦岭的忠诚 第三章 询问(第6/7页)

“看来徐永果然没有说谎。”荀诩默默地点了点头,这些情报的特征与徐永提供的那个名字完全相符:邓先,字拓之,建兴八年以中都护李严的参军身份来到汉中,被分配负责汉中屯田地区的统计工作;所以他才在情报中显示出对屯田数据的了解,以及对其他领域的陌生。

“伏请上国魏诸大人钧鉴……”荀诩瞥了一眼其中一张绢布的题头,不禁从鼻子里发出轻蔑的嗤声。这不够专业了,一个称职的间谍是绝不会在机密文书上写上题头和问候的。看来邓先此人并不是一个职业间谍,而只是一个与曹魏暗通款曲的酸腐文人罢了。

他们今天夜间的工作就到此为止,荀诩派了两个人留下来监视邓夫人,以防止她去通风报信。其他人则直接赶去南郑的北城门埋伏,邓先随时可能返回南郑。

三月十二日凌晨,太阳刚从东边升起来半边。借助着旭日的光线,城堞上的士兵可以清楚地看到城墙下等候进城的平民们。现在距离开北城门的时间还有大约半个时辰,所以这些平民三三两两地靠着城墙根,不紧不慢地整理着自己的行囊,不时还会传来几声悠闲的牛叫或者鸡鸣。

荀诩深吸了一口清晨的空气,清新且冰冷的风冲入肺中,让他疲惫的精神为之一振。他和裴绪正小心地靠在城垛边缘向下面望去,希望能在等候的人群中找到邓先的踪迹。

“好像没有,大概他还没赶回来。”裴绪仔细地点数过人数以后,向荀诩汇报。他的视力非常好,可以毫不费力地看到北斗七星中开阳的那颗辅星。

荀诩什么都没说,他蹲在城垛里侧把双手抄在怀里,弓着身子好像一只睡觉的鸬鹚。裴绪又往下张望了一下,凑近荀诩略带担忧地问道:

“不过,荀大人,我们真的要抓他么?”

“唔?什么意思?”荀诩保持着原来的姿势反问。

“您知道,邓先是李平李都护从江州带来的亲随,如果不知会李大人一声,会不会闹出什么乱子?”

裴绪的担心不是没有理由,前年荀诩就是因为擅自对马岱将军采取了行动,引起了军方的强烈不满,以至最后被迫调职。李平现在虽然在南郑没什么势力,但毕竟是中都护。从行政角度来说他的级别仅次于诸葛亮,是南郑的第二号人物,那种任何人提他的名字前都要想一想的大人物。

荀诩面无表情地伸出一只手,拍打了一下肩膀上并不存在的尘土,简单地哦了一声表示知道了。裴绪知趣地闭上嘴,转过头去继续盯着城外喧嚷的人群。

荀诩有自己的心事。在他从江东回到汉中以后,诸葛丞相曾经秘密约见了他一次。在会谈中,诸葛丞相表示,李平的调任汉中与荀诩复职时间上的重合并不是一个巧合,而是有某种隐晦的因果关系。在李平到来以后,他需要借重荀诩的能力加强汉中的内部监控。诸葛丞相的话就说到这里,他相信荀诩能够理解他的暗示,而荀诩也确实理解了。

而现在李平的一名亲密助手涉嫌魏国间谍,这其中的深意可就值得玩味了……

荀诩与李平没有打过直接交道,没什么直观印象,不过他却听到过很多关于这位高级官员的传闻。这些传闻并没有直接对李平的声望和品德作评论,而是有意无意地泄漏出关于高层决策的一些内幕——人们往往最喜欢这些东西。比如在建兴七年诸葛丞相曾经要求李平前往汉中,李平非但没有同意,反而要求将自己经营多年的江州五郡地区提升至州一级,建立新的巴州,并由他担任刺史;在建兴八年,当诸葛亮再次要求他增援汉中时,李严则提出他要开府署事,在丞相府以外另设一个决策中心;最后诸葛丞相做出妥协,任命他儿子李丰接替他在江州的职务,他才肯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