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 秦岭的忠诚 第二章 徐永来访(第5/6页)

“荀从事不必过奖了,归根到底,我也是被人赶着仓皇逃出来罢了。”

“哪里,若不依靠您的情报,只怕我们靖安司的工作真的是要盲人摸象。别的部门我不知道,靖安司可是给您立下生祠,一日三香,四时享祭呢。”

荀诩说完这个笑话,两个人都笑起来,他们两个虽然素未谋面,但却是一直战斗在一起的同事。一想到这一点,杜弼和荀诩就觉得对方亲近了不少。

杜弼把姿势调整到更舒服的位置,双手交错叠在肚子上面,偏过头问道:“说起来,我听说您前一段时间调职来着?”荀诩不好意思地擦了擦鼻子,摆出一副无可奈何的表情嘟囔道:“怎么……这种事都传到陇右了吗?还真是好事不出门,坏事……”

“是因为弩机图纸那次的事情么?”杜弼关切地问,那件事跟他也是颇有关系。

听到这个问题,荀诩脸上划过一道阴影,那是他一直挥之不去的挫折感。他把头转向车外望着向后移动的风景,慢慢回答道:“正是,因为那一次行动的失败,我身为执行者必须要负担起责任,于是就被降级外调了。”

“看起来荀从事你对这件事仍旧耿耿于怀。”

“不完全是因为我个人吧。”荀诩叹了口气,“毕竟这对于我大汉来说是个巨大的损失,全都是我工作失误的关系。”

听到这句话,杜弼露出意味深长的笑容,他将眼睛闭上,仰起头缓缓地说道:“荀从事,你想知道这件事后来怎么样了吗?”

“怎么?后来又发生了什么事情吗?”荀诩惊讶地望着表情从容的杜弼。自从弩机图纸失窃以后,汉与魏军只发生过一次大规模冲突,而且是汉军主导的伏击战,因此靖安司无法判断魏军是否已经掌握了“元戎”或者“蜀都”的制造技术并大规模装备部队。

杜弼用指尖敲敲马车边缘,轻快地说道:“我也是最近才得知其详情。那一份弩机图纸确实在建兴七年就送到了给事中马钧的手上,但是马钧经过研究以后得出结论,这份弩机图纸的技术含量没有想象中那么高,他认为可以以此为基础研发出五倍效率以上的连弩来。”

“嗤!是他们无法理解个中精妙,所以找个借口罢了。”荀诩的鼻子里发出不屑的声音。他对于蜀汉的技术优势非常有信心。

“姑且认为马钧确实是个天才吧,但这也没多大意义。你知道的,魏国现在的皇帝曹睿是个好事之徒,最喜欢就是修造园林宫殿。在建兴七年末,他决定为曹腾、曹嵩、曹操与曹丕在洛阳设立宗庙。这是一笔浩大的开支,各地都不得不削减其他预算以供给中央。那个弩机作坊的建设费用实在是太过庞大,被负责预算审核的中书令孙资砍掉了。于是这件事不了了之,马钧也回到了邺城。”

“这样啊……”荀诩忍不住嘲讽了一句,“想不到魏国皇帝比大汉的同僚更可靠一些。”

“哦?荀从事何出此言?”

荀诩将烛龙的事情一五一十地讲给杜弼听。杜弼听完以后,皱起眉头想了半天,想不起来他所接触到的资料或者官员曾经提及过“烛龙”这个名字。杜弼最后放弃地摇摇头,沮丧地说:“一定是一只比我隐藏还深的老鼠。也许它是受曹魏中央直接控制的,根本不走雍州这条线吧。”

“至少我们现在还无法掌握到他的情报……就看那位仁兄是否能给我们带来一些惊喜了。”

荀诩说完掀开车帘,杜弼和他一起把视线投向前面那辆在飞腾的黄沙中奔驰的马车,两个人同时陷入沉默。

自从荀诩在建兴七年调去江东担任敦睦使主簿兼司闻功曹以后,他在那里一共工作了十四个月。这十四个月里,荀诩的表现相当优异,多次取得对吴情报工作的重大胜利,敦睦使张观对其赞誉有加,就连吴国官员也不得不承认他是个难对付的家伙。薛莹曾经如此评价过:“荀诩这个人我很讨厌,因为从我的立场来说,一个好的情报官员就是一个讨厌的情报官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