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奏 一个益州人在武昌 第一章 结局与开始(第6/8页)

“很好,换句话说,你在二月二十八日使用毫无价值的封存档案去胁迫我军的高级将领,威胁他与你合作。而事实上他却是无辜的。是这样吗?”来敏得意洋洋地追问。

“我想您弄混了‘有瓜葛’和‘有联系’的概念,马岱将军与五斗米教没勾结,并不代表没联系,我认为……”

“是,或者不是?!”

“事实不错,但我不认为这种表述是正确的。”

“如果马岱将军不从,你是否就要利用那份记录捏造一个罪名给他?你们靖安司不是经常这么干吗?”

“我反对这个指控。”荀诩猛地抬起头,目光锐利地射向来敏,让他不由得往后一靠,“您要知道,您刚才的发言是对整个靖安司的侮辱。”

刘敏大概也觉得这个口无遮拦的老头子说得有点过分了,不禁皱了皱眉头,大声地咳了一声。来敏尴尬地中止了刚才那番慷慨激昂的演说,杜庸见来敏一下子不方便说话,于是主动对荀诩说:

“荀从事,无论如何,你确实为了一己之私而去胁迫马岱将军吧?我这里有马岱将军提供的证词,他说你承诺如果他肯跟你合作,就不再追究他那份档案的事。”

荀诩心想左右是逃不掉的,于是点点头:“不错,我是这样说过。”

“君子事人以诚,诡道非道。就算是普通人,也该以诚为本,以直待人;你与马岱将军同为朝廷重臣,蜀汉栋梁,本应精诚协作;现在同僚之间竟然发生这等监视胁迫之事,荀从事你不觉得自己所作所为,是有悖礼法的吗?”

“哦,您可能不了解我们靖安司的工作性质,我们工作的前提就是一切人都是不可信任的。”

“连我军高级将领你都敢威胁,你还有什么不敢做出来的?”来敏这时恢复了气势。荀诩本想回一句更为尖刻的话,但是他忽然看到姜维的眼神似乎在警告他不要轻举妄动,于是把话头缩了回去。

来敏以为荀诩退缩了,于是决定乘胜追击,他拿出另外一张纸,指着荀诩说道:“三月六日,第六弩机作坊的工匠前往安疫馆进行身体检查,在参商崖附近遭到了敌人的袭击,一名工匠被劫走。两个时辰以后,这一股匪徒在褒秦道口被埋伏已久的靖安司部队抓获,没错吧?”

“是的。”

“你怎么会想到去褒秦道附近设伏?”

“因为我们在敌人内部安插了内线。”

“即是说你事先已经知道敌人会偷袭工匠队伍喽?”

“不错,而且精确到每一个细节。”

“为什么你不当场阻止?”

“因为首脑人物和他们是在褒秦道汇合,我们希望能把他们一网打尽。”

“那你为什么不通知军方?黄袭将军说他对此毫不知情,没有接到过任何来自靖安司的通知。”

荀诩听到这一问题,暗自叹了口气。在得知黄预要劫弩机作坊工匠队伍以后,他的确没有警告军方。他担心军方一旦有所防范,或者打算甩开靖安司单独处理——这在以前不是没有发生过——那就会让最后的机会付之东流。荀诩知道这是违反规定的严重错误,但他别无选择,只能对军方隐瞒这一情报,以防止黄预觉察。

“我是怕他们知情后会影响整个计划的展开。”荀诩谨慎地措词。这时杜庸在一旁用谴责的口气缓缓说道:“你知不知道,在工匠逃亡中,有一名年轻的士兵遭遇袭击而死?”

“哦?是吗?我对此很遗憾。”

“这全都是因为你固执地认为军方的知情会影响你的计划。”

“不,这一不幸的损失并不在我们的预估之内……”荀诩低声回答,对于这一结果他确实有些歉疚。

“但是他却因为你的知情不报而死!”

来敏把纸重重地拍在案子上,他看起来义愤填膺:“这是否意味着,为了方便你的工作,你宁愿坐视我军士兵的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