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Isabella·(第2/6页)

这两个人的问题让伊莎贝拉在刹那间得知了4件事情。

1.英国本土是有着为妇女选举权而奔走的群体的,尽管她此前从未听说过。

2.这间福利院会面临英国社会传统价值观念的冲击,甚至可能带来当地的宗教团体反对。

3.这间福利院的落成在媒体的眼中已经从慈善行为转变为政治活动了。

4.尽管她前来这间福利院是计划中的意外,但这间福利院本身已经吸引了怀抱着不同利益的团体,这都是她今天必须应付的对象。

迅速换上了彬彬有礼的亲切笑容,伊莎贝拉伸手指了指福利院门口搭建的一个小台子,艾娃就站在那,一脸担忧地注视着这边,“为什么我们不到那边去说呢?”她开口回答道,“这样,我们既不必挤在路边,加大警察的工作量,也能让其他人听见我对这些问题的看法。”

在维多利亚时代,福利院这类机构的落成仪式就与大学建好后的开幕典礼差不多,其中一位奠基人上台做一番慷慨激昂的演讲,台下的听众鼓鼓掌,就算落幕了。剪彩连同其他一切繁琐的开幕礼仪还没有在这个年代发明出来,因此艾娃只临时在福利院的门口搭建了一个小台子,要不是伊莎贝拉通知了她自己要来,很有可能这个小台子都不会有。

人群让出了一条道路,让伊莎贝拉得以穿过他们。她的视线缓慢扫过一张张面庞,仅仅从衣着上,她就能分辨出他们究竟来自于哪个阶级,是工人,是中产阶级,是流浪汉,还是普通的家庭妇女。这是一件令人悲哀的事情,伊莎贝拉突然意识到,因为那意味着今天到场一部分人群,会永远也没办法享受到她正在为之争取的权益。

即便如此,她仍然要为之努力。

等她走上台子时,伊莎贝拉轻易便在第一排找到了那个苏格兰日报的记者,微微冲对方点了点头,算是打了个招呼。看来,他一得到消息就马不停蹄地赶来了这儿,才能抢占到一个如此优良的位置。不过,此前挤在她身边发问的记者与妇女可就犯难了,人群不会像给伊莎贝拉让开一条路一般轻易就让他们来到前排,只见他们费劲地在人群中挪动着,时不时还能听到一声响亮的咒骂,伊莎贝拉等了几分钟,待声音渐渐消退,一部分前来看热闹的群众也被警察劝走了以后,她才再次开口了。

“对那些可能没有听到我站在路边的自我介绍的人们,下午好,我的名字是乔治·斯宾塞-丘吉尔,资助改建这间福利院的慈善协会创始人之一。站在我身边的,则是艾娃·范德比尔特太太,是她提出了收购这间经营不善的孤儿院,接手所有还留在院中的孩子,并将其改造成一所福利院的计划。没有她的奔走努力,这间福利院就不会落成。”

人群里响起了稀稀拉拉的掌声,这时,不知道是哪一个记者带来的摄影师决定为这一刻拍摄一张照片,突如其来的耀眼闪光差点吓了伊莎贝拉一跳。

“可能你们当中的一些人并不明白福利院与孤儿院之间有什么不同,也不清楚为什么我们要在此建立这样的一所机构。首先,原先的孤儿院并非是一所慈善机构,而是私人运营的,带有商业盈利目的的场所。目前,大不列颠政府还没有任何相关的法律出台扼制这种行为,因此这间打着孤儿院的名义,实际上是在制造童工,强迫儿童免费出卖劳动力,并且对企图逃走或者不听话的孩子实行虐待的残忍企业才安然无恙地存在到了现在,没有遭受任何的处罚。”

“丘吉尔先生!这是否意味着这间福利院的存在意义,便是完全围绕着受到虐待的孤儿而来?”那名如今看上去已经有些狼狈,肯定是付出了大代价才挤到前几排的,来自《妇女选举权杂志》的女记者又举起了手,问道。看上去,要是伊莎贝拉给出一个肯定的回答,她就想要离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