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PP与欧洲难民危机和美国大选 2.欧洲难民危机(第2/6页)

西欧就像刚才说的,它们对殖民地一直以来怀着一定程度的负罪感,当然从某种程度来看,经济发展也需要大量的外劳,早在这次难民潮之前,西欧本来就有大量在殖民时期过来的穆斯林和有色人种等。

我大概2月还在西欧开了一圈车,去了法国、意大利、瑞士等地,那时候还没爆发难民潮,我可以跟大家讲西欧是什么样子。基本上西欧的大城市,巴黎也好,戛纳也好,摩纳哥也好,热那亚也好,你打开电视,最少都有十个穆斯林电视频道。

但是咱听不懂人家的语言,我也不知道这十个穆斯林频道,它说的是同一种语言呢,还是有的说阿拉伯语,有的说波斯语,有的说乌尔都语,反正我也听不懂,都是那种长得曲里拐弯的那种文字,人也都长得差不多,在电视里有唱歌的、有跳舞的。而且我特别负责任地说,在大城市里头,穆斯林的电视频道数量比英文频道还多。

你在酒店里打开英文频道,差不多就只有BBC(英国广播公司)、CNN(美国有线新闻电视网)、HBO(美国有线电视公司,即家庭影院)、ESPN(美国娱乐和体育节目广播公司),一共就七八个吧,然后往后一看我吓一跳,这穆斯林频道之多,基本上快赶上美国西岸的西语频道了,在美国西岸你打开电视,西语频道有好几十个,那是因为人家本来就是墨西哥的地方。

所以西欧本身就已经存在着许多的穆斯林了,光电视频道、报纸就那么多,你说穆斯林难民愿意往哪儿跑?他当然愿意往西欧跑,他要是跑东欧去,要看电视也没有,要看报纸也没有,要穆斯林社区也没有,要清真寺也没有,对穆斯林来说,没有清真寺是非常麻烦的,那你说他们跑东欧去干吗?

那些难民,尤其是那些忠诚的教徒,他们当然是希望去一个有清真寺的,有阿訇的,有能吃干净肉的,有自己的社区的,有穆斯林电视台的,而且有很好福利的那种地方了。

当然你可以说,海湾国家都有清真寺,沙特阿拉伯有钱,也有很多清真寺,阿联酋有钱,也到处都是清真寺,科威特更有钱,难民怎么不往那儿去?这个我也想跟大家稍微解释一下。大家如果去过阿联酋、迪拜,或者去过沙特、科威特,你就会发现,海湾那些石油国家的人民都富得流油。在迪拜这样的地方,本国人口数差不多就占百分之十几,剩下的百分之八十几都是穆斯林国家来的,也就是说,那里的外劳人数远远超过本国人口。

海湾国家太有钱了,有钱人就懒,它就需要大量的外劳,但那些国家的军队和公务员是不能用外劳的,所以这两个行业基本上就把本国的男性人口都消化掉了,所以剩下的工作,全都得由外劳来做。那这些国家的外劳和穆斯林的难民有什么区别呢?唯一的区别是外劳大部分都不带家属,平时往家里汇钱,逢年过节要回家的,而难民则是带着家属的外劳。问题是海湾国家实在是不缺外劳,而且这些国家对外劳有大量的限制政策。

这些限制政策都是非常夸张的,我觉得都不能用种族歧视来形容了。其实说到底海湾国家的人和外劳都是同一个种族的人,只是你的国家屁股底下有石油,人家国家屁股底下是沙漠。就这么一个区别,你外劳就不能开店,干任何生意都不行,你要想经商,就必须得找一个当地人给你去申请执照,给你做担保,然后你就给当地人感谢费。

所以海湾国家的当地人生活得舒服到了极点,除了当公务员、当兵、训练训练,剩下的人都在给外劳当担保,一个当地人至少给十几、二十几个外劳当担保人,光帮外劳弄执照,就能挣好多钱,发好多财。

当年北京没那么开放的时候,你如果在北京吃羊肉串,一看那店的营业执照上面,都是一个北京老太太,其实那北京老太太就负责办一个执照,她就是把北京身份证借给你,就已经挣了你的钱了。而且海湾国家都特别热,你到迪拜、沙特,往大街上一看,装外劳的那种大巴车,上班下班都没有空调,那些本地人恨不得给每一棵树都一年花上一千美元,但是给外劳的待遇就是这样,连给你的大巴车上装个空调都舍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