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马季老师二三事(第5/10页)

有时候我到他家去,他跟我探讨作品应该怎样选材,怎样写,他很重视写相声的人。他也常跟别人说要重视相声作者,屡次呼吁要给相声作者更高的地位,给写作者更好的待遇。

马季对徒弟们的生活关心备至,在艺术上也是严格要求。而且,他非常注意徒弟的艺德,不管徒弟出了什么问题,包括我,他都会批评的。有的时候发现我的作品出现了低俗的东西,就批评说你怎么这么写啊?不能这样,相声是净化心灵的,这段相声不好!马季说不管别人喜不喜欢,反正我不喜欢。回过头看马季的作品,我认为马季老师的作品水平就是大师级的。

马季的艺术是高人一头的,在相声演员中是出类拔萃的,他的整体素质是一般相声名家不可比拟的。在相声的历史长河中,是一个承上启下不可缺少的重要人物。纵观相声史,在马季以后目前还没有一个人能超过他,他是公认的、时代的相声界的领军人物。

那一年相声不太好弄,相声作者的生活出现困境。他就主动带我去演出,分钱给我,让我能够有一些收入,这使我非常感动。我能有机会和马老师到湖北演出很愉快。湖北有一种名酒叫白云边,大家都爱喝,后来此行简称为“一路白云边”,很有意思。有一天大家一起背传统段子《梦中婚》。我在一旁听,我看到众人表现各异,由于马季的表情异常丰富,艺高一筹,我的这双眼睛,不由自主地总是停留在马季的脸上。艺术水平通过比较便知高低,众人和他有较大的差距,令在场的我佩服不已。

马季的思维也非常快,有迅速组织包袱的能力。可以这样说,如果在一定时间内,一般高手想到了一个包袱,在他的脑子里恐怕已经组织了五个包袱。在当年与同行接触中,有好几个人要比我组织包袱快,第一个就是马季。在1987中央电视台组织的全国业余相声大赛中,我和马季都是评委。那一年比赛,每场有十个评委,分为五组,我和马季老师为一个组坐在一起。记得有个相声叫《哭比笑好》,内容是有人老想当官,并编了一个升官的秘诀,那就是到领导那里去哭,领导往往心软,就达到了既得利益者的心愿。相声说道,这位使诡计的人又想调动好工作,实在没有理由,就说自己长痔疮了,请领导帮助调工作。演员演到长痔疮的时候,我觉得这里一定有包袱,但是,出乎意料并没有出现包袱。我不知为什么,我就觉得这里面一定要有包袱。在比赛场上,我小声问马老师,我说:“这里面应该有个包袱,怎么没响啊?”马老师说:“有啊,他不是有痔疮吗,让他当站长不就有包袱了吗!”我一听茅塞顿开,不能不服他。我佩服的是我脑子没停着,马季老师脑子也没停着,我没找到答案,马老师那里早有答案了,若不问也就过去了。大师就是大师!

我是专业的相声作者,然而在写相声方面,作为相声演员的马季写的相声都比我多,我一共写了二百多段已经算多的了,但马季写了三百多段,这么一比,质量、数量都和马季有相当大的差距。所以我常说,我们是抬着头看马季的艺术的。

而且我一直强调,马老师对我好,对我的影响我都牢记在心,虽然自己做不到,但不能不追求。我不但知恩也知道感恩,还知道维护老师的威望和荣耀。有一次有人到我们家做客,此人说马季不好,我当时就制止了,我说:“马季不是你说的那种人,谁要说他不好请不要在我家说,出了我家的门您随便。”

难忘的演出历程

说起马季对我的关心,可用“无微不至”这个词概括。马季能在相声处在低谷的时候带我出去演出分钱给我,尽管我随队无所事事。当我身体不适的时候,马老师还主动地对我进行特殊的照顾。那一天,演出团队要从荆州到襄樊去,本来我可以和大家坐大巴,但是马季老师把我叫下来,让我坐他的专派小轿车。他给大家解释,说我感冒了需和他先走。这让我异常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