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第3/4页)

怪不得皇上不让他将名册记录下来,只记录卷号,皇上打从一开始就在给他布局。而他千防万防还是防不住。

他都不知道皇上是从什么开始去蛊惑他的傻侄子,谨小慎微还是一步步入了皇上精心为他准备的圈套。

许尚书认命了,他门生半朝又如何,只要皇上容不下他,他就得辞官归隐。是他贪恋权势,不肯放手,非要跟皇上对着干。他的下场来了。

许尚书从未有过的清醒,跪倒在地,“老臣一时贪念,辜负了皇恩,请皇上念在老臣为了月国衷心耿耿,尽心尽力的份上,饶了老臣一命吧。”

六旬老人哭得一塌糊涂,脱掉官帽,头发散乱,好不凄惨,任谁看了都觉得可怜。

可惜皇上没有辛辛苦苦做的局不是只为了逮他一人。

皇上看着两张卷子,“哦?那你能不能告诉我,你们是怎么从封好的卷子中区分这人的。”

许尚书扯着唇,“老臣一早就让誊抄人看过我侄子的笔迹,他们认出来的。”

小四再次开了口,“皇上,许宝麟中了会试,臣把其他卷子也都翻了一遍,发现中试者都有个共同点。”

皇上眼底隐隐浮现一抹笑意,虽然他一早就安排了人要把许尚书的狐狸皮扒下来,但是有人能够主动查出来,至少可以证明他手底还是有能人可用的,“什么共同点?”

小四拱手,“臣把它叫关节条子,就是考官和考生串通作弊,在入场前两方约定在试卷第二段结尾以‘哉’结束,考官人场后,凭条索录,百不失一。”

百官议论纷纷。居然还有此等法子。中了举人的考生成绩相差不大,用这个法子完全能博个好名次。更有甚的,可以通过此等法子,铤而走险。

皇上视线落到许尚书身上,“还真是防不胜防啊。朕最痛恨弄虚作假。若是在战场上,一个虚假的情报可能会害得全军覆灭。同样的,用一个心术不正的官员治理地方,坑害的是一方百姓,更可恨!”

参与监考的官员们齐齐跪倒在地,痛哭流涕。

“大理寺少卿,京兆尹出列。”

杨置和崔大人齐齐亮相,等候差遣,“臣在。”

皇上眼神如刀,“此次科举舞弊决不是第一次。朕命你二人将许尚书主考的乡试和会试全部查一遍。看看还有没有猫腻。”

两人齐声应是。

许尚书如丧考妣,皇上这是想要他身败名裂,再无翻身之地?

不!比这还要狠!皇上是想从下到上换了个低朝天。

这点许尚书倒是猜对了。

皇上最恨许尚书的不是他贪得无厌,而是他的门生占了整个月国官员一半。

就算他的政令在朝堂上通过,发到地方,官员们阴奉阳为,不肯尽力实施,那他这个皇帝当得还有什么意思。所以他一定要换成听话的。

参与监考的官员全部被带到大理寺。杨置负责审案,崔大人负责查阅卷子,两人配合十分默契。不到一个月,案子被两人查得水落石出。

其实也不难查,毕竟已经有小四提供了线索。唯一难的是许尚书主持的科考次数太多了,整个京兆尹所有识字的捕快都过来帮忙,也翻了大半个月。

杨置轮番审问。许尚书自打进了监牢就一言不发。可以那些书生都是软骨头,稍微吓几句就全招了。

早期都是用银子贿赂,后期就算靠人情了。投靠他当然要给些好处。中试就是最好的人情。

只有审到许宝麟出了意外。据他所说,并不是许尚书告诉他关节条子的事。而是一个貌美如花的姑娘。曾经是怡红院最有名的名妓苏惜惜。两人有过往来,她说她是听怡红院的姐妹说的。

问苏惜惜,她也承认了,不过她的姐妹也是听客人说的。问到最后,原来那个客人自觉科举有望就到怡红院放松,说漏了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