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第3/3页)

“哪?勋阳?”黎嘉骏只是在地图上见过,其实对这个地方完全不认识,二哥却好似有点了解,他问:“是不是山东的联合中学办在了那?”

瞿宪斋点头:“是,现在改名国立湖北中学了,校长就是我们省教育厅的科长。”

“山东的联合中学在那?”黎嘉骏脑子里叮了一声,“那你有没有听说过一个叫许梦媛的女老师?”

二哥闻言,也想起来似的,一起望向瞿宪斋。

瞿宪斋愣了一下,茫然摇头:“没有。”

“咦,是山东所有流亡过去的中学都集中在那了吗?”

“差不离,是的。”瞿宪斋看情况不对似的,补充了一句,“但也难说,大大小小那么多学校,不一定都通知得到。”

黎嘉骏哦了一声,说不出失不失望,只是明显没刚才的精神头了。

旁边二哥简单和瞿宪斋讲了一下他们路遇许梦媛夫妇沿途教书的事情,瞿宪斋很是感慨,说那些学校一路过来都这样,路照走,课照上,而且校长发了话,不管什么时期,该上什么课就什么课,不搞抗日教学。

这一点兄妹俩略微有些不明白:“该学的学是对的,但为什么单单说不搞抗日教学,战争时期总该有些不一样的吧。”

瞿宪斋笑:“开初我和你们想的一样,但后来观察了一阵子,也回过味来……教育是一辈子的事,总不能为了一场战争,把人一辈子都给带歪了吧,那些孩子还小,那些不好的事,能终结在我们这一代就最好不过了。”

黎嘉骏恍然想起,当初路遇许梦媛的时候,在大树下他们饿着肚子,敞开书读的还是弟子规,并不曾说什么你们看我们现在这么惨是谁害的……

想到传言中日本的教育,就是在孩子还小的时候拿出一个苹果问喜不喜欢,孩子说喜欢后,老师就会说,中国多的是这样的果子。

虽然不知真假,但是空穴来风,这么对比一下,还真是一声叹息。

“不过这么说来,那位许女士应该不会有什么危险。”见场面沉闷下来,瞿宪斋忽然道,“幸而她没坐船,不少坐船的人,都没活着到勋阳。”

“这么危险?”

“嗯,汉水岂是那么好惹的,不用日军飞机,自己都能掀翻很多船……我来之前刚发生,校长的妻女,连带二十二个女学生,全都遇难了。”瞿宪斋苦笑,“当时各方势力闹起来,要人担责任,很多人老婆孩子都去了,还要挨骂,譬如校长……我实在看不过去,正巧来了征召,便应了。”他叹口气,“这么想想,还是出来好,虽然危险,但至少单纯,比跟一群大肚子扯皮好得多。”

三人一顿瞎聊,等天都快黑了,终于轮到停靠,小客轮在密密麻麻的桅杆中小心的停靠了,开始下客。

黎嘉骏原想带二哥继续去之前住的那家旅店,但二哥却在这时候已经重新回到自己的角色中,两人蹭了运伤员的军卡出了码头后,便与瞿宪斋互留了联系方式,直奔宜昌镇府,交通部里人满为患,留了二哥去报道,黎嘉骏便出门去找电报局,把两人到了宜昌的消息发给了家里。

确认发送了电报,她拿着回执单有些恍惚,总感觉好像自己什么都没做,一切都回到了宜昌这个起点。

这还不是指她前几天到宜昌,而是指更久前,徐州会战以后,她与二哥从陆路过武汉到宜昌,那时候她也是这样茫茫然的站在路上,而二哥则在交通部里里外外忙碌。

但愿这一次也像那次一样,能够顺顺利利的回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