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第2/3页)

足足过了半个月最最初筛选后,洛叶的论文才进入了众位编辑的视角,这天早上他们开始了繁忙的工作,不断的打开邮件查看信息,从一个个的名字中寻找熟悉一点的名字。

之后就翻到了洛叶的论文。

习惯性的看向单位,常驻编辑万万没有想到居然看到了一个熟悉至极的单词。

“普林斯顿?”这是来自于普林斯顿教授的投稿?

洛叶?这是普林斯顿新聘请的教授吗?还是博士生投稿?他们对本科生不太关注注,所以也没有听过洛叶的名字,当然,舒尔茨这样的学生他们肯定听过。

正好主编来这里上班,他们好奇的道,“教授,洛叶是普林斯顿新聘请的教授吗?”

《数学年刊》平均审稿时间是12个月,也就是说是一年,如果没有什么意外,你不是特别有名的教授,你投稿后一年得到消息才是正常速度,而正是因为编辑的这句话,让马尔维斯停了下来。

你在他耳边边上说一个普通的博士生名字他可能还不知道是谁,可是编辑说的是洛叶啊,他和德利涅教授,萨纳克教授,康伟教授都很熟,他也是会参加例会讨论的,而洛叶的名字已经在例会上被提到好几次了。

现在居然又听到了。

这可是普林斯顿寄予厚望的学生。

他停了下来,挑了挑眉,“这可不是教授,是学生,把她的论文发到我的邮箱里。”

学生?

编辑面面相觑了片刻,一个学生的论文值得让主编亲自出手吗?利落的把论文发了过去,其中一人才皱眉道,“我怎么感觉这个名字有些熟悉。”

是啊,听着特别耳熟。

可是又一时半会的想不起来。

马尔维斯对洛叶算是久闻其名,但还没有亲眼见过,没想到首先看的居然会是她的论文。

洛叶的论文题目也很简洁,开门见山——《八维和二十四维中的球体堆积问题》。

看到这个论文题目后,马尔维斯就不由的再挑了挑眉,这可是世界经典难题,她能解决?

德利涅他们对洛叶多有赞赏,可是还没到这种大二就觉得数学难题的地步吧?

就是舒尔茨也是在博士论文中一鸣惊人的。

可既然看了,那就要仔细看下去。

可不得不说,他此刻并不觉得洛叶真的能完成这个数学难题,她能在里面提出来一个破解难题新角度就已经值得赞赏了。

可等两页看了过去,马尔维斯神色就不自觉的变的凝重了起来,等看到第四页的时候,他已经拿出了草稿纸开始演算,可是他并不是主攻群论的,他提起笔居然有种无从下手的感觉。

可这足够说明了洛叶论文的深度。

马尔维斯是看过三维中球体堆积计算的,可是洛叶这不是按照那个思路来进行,甚至沾边都没有,甚至她也没有多说赘言,就这么直白的开始了自己的思路运算,让马尔维斯一时间难以理解。

他虽然看不太懂,可是却没有找到明显的错误,就这么停滞了几分钟,他忽然苦笑了一声,拿起一旁的手机拨通了几个电话,“洛纳斯,帮忙看下一篇论文。”

“罗波尔……”

“詹姆斯……”

一连打了三个电话,并且迅速的把论文发了出去,这才又给德利涅教授,康伟教授打了电话,他们如果有空就上来一下。

没错,他们就是上一层楼的距离。

打完这两个电话后,他把这份论文打印出来了三份,长舒了一口气。

等德利涅教授慢吞吞的上来,他二话不说把论文给了他,“你看看。”

等康伟教授上来后也递给他一份,“你也看看。”把第一页的给拿走了,所以他们也不知道是谁写的。

德利涅教授看到论文题目就一愣,“这个被研究出来了吗?”

能让马尔维斯拿给他们看的,肯定不是一般的论文,德利涅教授推了推眼镜开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