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第2/3页)

“不必。”他外祖父很有钱,父母也很有钱,可是他本身却没有多少钱。

“我需要一笔很庞大的钱。”庞大到高疏绝对出不起。

如果是他能出得起的,洛叶也能轻易的弄到了。

“很着急?”

“不。”

“那——”高疏忽然停顿了下,才接着问道,“有兴趣炒股吗?”

“炒股来钱一向很快,如果水平够高,完全可以达到一本万利,迅速的积累财富,”可是风险同样很大,“在我收到沃顿商学院的录取通知后,我爸爸除了给我这栋房子的钥匙,还给了一百万美金。”

他可以用这笔钱做任何事,并没有让他必须做什么,可是这笔钱代表却是他的初始创业资金,如果他毕业后选择进高家还好,如果打算自己创业,这就是他最初的创业资金,他不会再得到另外的支持。之所以现在在他刚入学就给他,就是鼓励他大学用来练手。

高疏心里很清楚,他大伯正当壮年,身体也很好,估计还要再掌权个十多年,就是他最后被立作下一代的继承人,也要等十多年才能掌权,但是高疏不愿意等,也不愿意直接进高家。在拿到这笔钱的时候,他已经决定好了用途。

“我们可以一起试试?”

对于洛叶的数学水平,高疏从没有怀疑过,而数学在金融上的作用从来不容忽视,数学家转战金融的从来不少。

现在最著名的人物应该是有“量化股神”之称的詹姆斯·西蒙斯。

在08年公布的对冲基金经理收入排行榜的上,这位既是数学大师又是股神的人物高居榜首,傲视群雄。

他领导的大奖章基金在1989年到2006年之间的十几年,年均回报率可以高达百分之三十八点五。

如果只是从这个数字上无法感知更多,那可以加上“华尔街之狼”索罗斯的数据,他的数据是百分之二十八,标普的回报率更低。

而西蒙斯也是一位数学大师,曾经跟着陈省身学习微分几何,后来和陈省身一起发表了论文《典型群和几何不变式》,创立了著名的西蒙斯-陈理论,而本身在1976年获得了这维布伦奖。

而除了他之外,还有数个数学大师在数学界没有闯出名号,愤而转战金融界从而功成名就的例子,之所以拿西蒙斯来举例,就是他最有代表性,而且他和巴菲特最明显的区别是,他走的都是短线投资,曾经说过他的投资是靠着数学模型,他也被称为“模型大师”。

而这更具有模仿性和可操作性。高疏估计早有准备,在说出来后,就接二连三的往外掏资料,当然了,他也知道洛叶对金融真的没有一点兴趣,“我的主要任务也是完成学业,争取在大二的时候拿到实习名额,这只是在空闲时间的游戏,我们偶尔也需要转化下思维。”

有了洛叶在,高疏更为有把握,之前他没想到,是因为洛叶一直对金钱兴趣缺缺,可是她现在忽然缺钱了,高疏立刻想到了这个主意。

可是洛叶虽然缺钱,但是她有把握从其他地方拿到钱。

“没兴趣……”她刚刚说出来,忽然想到了一个办法,白来的钱总是不嫌多的,“这样吧,我们换个方式合作。”

在洛叶拒绝的时候,高疏已经面露失望了,却不想对方忽然又转口,“怎么合作?”

“我亲自去炒股是不可能的。”洛叶直接断绝了他的这个念头,数学虽然可以用在金融上,但是想在金融上赚钱,可仅仅了解数学可不成。

洛叶没有那么多时间,“一百万美金你不可能完全动用,假设你只动用五十万美金,这笔钱虽然不少,但是用在股市上也不多,这样你不可能分散投资,而且你想走西蒙斯的路,断气投资者意味着不断的卖进卖出,你需要不断的关注股市,而且只挑几种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