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打击(第2/3页)

“那如果真的是打不过呢?不就该增兵了吗?”小少年做最后的挣扎。

“还是不同的。”禧贵人摇摇头,接着写一二三:“便是打不过,原因也是不同的。可能是因为他们人多势众,我国兵力不足。也可能是他们武器更强大,船只更灵敏迅速。还有一种可能便是军中有他们的探子里应外合。”温止在三种可能性下继续分析:“一般来说,倭寇不过是匪类,人数不会太多,所以单纯靠人数赢过的可能性不大,问题反而容易出在后两项上。”

“你继续说下去。”这次接话的是一脸严肃的建兴帝,之前只是觉得有趣,想让儿子受些打击,却不料禧贵人真能分析出这么多问题来。

“都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倭寇人数本就不多,为了更好的掠夺,自然会去购买或制造更快的船只和更强有力的兵器,而我国向来不是很注重水兵和海防,这就像让一群穿着布衣拿着锄头的农民对战全副武装的骑兵一样,便是咱们人数众多又如何?那些匪贼抢了一圈便跑,咱们追之不及,找不到他们的老窝,单凭被动防守只能让自己人疲于奔命。”

“你说的不错。”建兴帝沉着脸背着手开始转圈:“这样一来增兵并没有任何意义,更何况别处的水军只怕比琼州的更加不如,反而容易因权力分配和推卸责任造成更多的麻烦。”

雍王红着脸不说话,他已经意识到了母后之前说的那句“政事最忌讳不切实际的纸上谈兵”并非无的放矢,自己确实想的太简单了。

“朕会即刻派遣钦差去琼州查探,看是否是因为官员不作为或者有人假冒倭寇才导致水军大败,”建兴帝已经坐不住了,拎着雍王往乾清宫去:“至于军备方面,禧贵人,你若是有什么好的法子就写个陈条给皇后娘娘吧。”

这就是允许她参政议政了?温止瞠大了桃花眼,呆萌的眨巴了两下,有些不确定的指着自己的鼻子问:“我写条陈?”

建兴帝难得对着她笑的爽朗大气:“只要是有功于国家社稷的,朕不会小气到容不下你女子的身份。”

温止真心诚意的领旨谢恩。

在回乾清宫的路上,雍王小少年一直沉默,良久才问:“父皇,为何禧贵人虽然是个女子,却能把事情想得如此透彻?”而他明明在上书房学了七八年,最近还跟着皇帝听政,反而单纯的像个傻瓜。

建兴帝总不能说因为禧贵人有个神仙师尊,便忽悠道:“你可知她读过多少书?去岁她进宫时朕便发现她读的书比你们都多,而且能背诵,还能举一反三。除了四书五经诸子百家,还有历史、兵法、田税、工艺、律令、医术,就没有她不会的,你呢?”他笑着点点儿子的额头:“光是四书五经都听的打瞌睡的人,怎么和人家去比?”

雍王羞愧的低下了头。

建兴帝笑着摸了摸他的发顶:“觉得难过了?”

雍王摇摇头。建兴帝笑:“其实看书也好,听政也好,最重要的不是内容,而是告诉你该怎么去想一个问题。今日禧贵人的思路是不是就十分清晰?”

雍王小声答:“是,不仅详尽,还十分全面。”

“最重要的是大局观。”建兴帝捏着儿子的脸蛋,让他抬起头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是大臣们该干的事儿,但是首先,你要心里有数,更重要的是有大局观。比如调兵,每个地方的兵员都有定数,也有各自的统帅,贸然征调很容易引起防卫的漏洞和不必要的冲突,如何去把握整体,而不是只看见一个问题,是你需要学习的地方。”

“但是如果不知道细节,整体就会变成空中阁楼不切实际。”雍王其实是个很聪明的孩子,很快就想明白了:“我需要了解这些细节,包括某些约定俗成的潜规则和存在的猫腻,然后从大局上考虑问题,才能决定是否处理、如何处理这些政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