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粮食(第3/4页)

“让她进来吧。”重新换上温和又不显疏离的微笑,李皇后让人带温止进来,待她行礼后看建兴帝一副懒得多说的样子,首先开口道:“温小仪可还记得你献给陛下的《天工开物》?本宫记得你说过,其中《杀青》法已经是被用过了,此次叫你过来便是想问一问,你是如何让百姓们愿意书中的法子造纸的?”

温止在皇后面前一直都是高冷设定,这次也没例外,只皱了皱眉问道:“可是世家并不愿意推行其中的法子?”

“小仪果然很聪明。”建兴帝点头:“他们顾忌颇多,并不是很愿意接受。”

“妾听过一句话,叫‘上赶着不是买卖’,越是急迫的想推行出去反而越显得自己的商品廉价,妾觉得推行方子也是一样的。只要先小小的做出些来,总会有人眼红心急的,等大家都求而不得的时候再放出来,可不是竞相争抢么?”温止笑道:“虽然这是商人的法子,大约不怎么合乎礼仪,不过百姓们却是最信这一套的。”

建兴帝若有所思:“你的意思是,朕要先在工部将这些一一实验,但有了成果却不推行,等商人们开始打探和竞争了再通过它们来实施?但是书都交给下头了,朕根本防不住它们自己照着书弄出来啊?”

看着已经钻了牛角尖而不自知的建兴帝,李皇后差点喷笑:“陛下,事情不是这么算的。现在的问题不是士族抵制么?所以咱们就绕过士族啊。真正和百姓们联系的并非是他们而是商贾,臣妾可不信陛下手下没有几个会经商的人才。”

商人自然也是有的,不然皇帝的私库靠什么填充?之前一直和大臣们死磕的陛下有了新思路,大脑立刻疯狂的运转:“没错,只要朕不操之过急,一步步来,总能慢慢让百姓们接受的。但凡百姓们用新法子耕作比旧法子更好,朕就不信那些士族们还坐得住——不不不,这群老狐狸,一旦发现苗头,肯定动的比谁都快。”

陛下提脚就往外走,早就见怪不怪的李皇后起身行了个礼,和温小仪一起恭送了皇帝,又拉着她扯起了家常。

诸如“东西够不够”、“宫女听不听话”之类的便宜话后,李皇后再次将话题拉回了这次的事情,笑道:“你别太着急,治大国如烹小鲜,任何改变都是需要时间才能完成的。”

温止当然明白这个道理,对皇后道谢后又说起另一件事来:“之前是妾想岔了,总觉得陛下手里有了好的法子只要公之于天下便可以做成,却忘了陛下也是受到大臣们的牵制的。妾便想了另一样东西为自己积累功德,不知娘娘可愿意听一听?”

能积累功德的必然是好事儿,尤其是温止当着建兴帝的面不说,偏偏等他走了才单独告诉自己这一点取悦了李皇后,她十分和气的让紫檀上了茶,让温止慢慢道来。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妾是农家出身,对这事儿更加明白。现在南方多种水稻,只是稻米的产量不高,一亩上等的水田不过出三四百斤的稻谷,下等劣等的水田更是只有一半左右。哪怕陛下一直抑制田税,老百姓也是勒着裤腰带过日子,一旦碰上天灾人祸,立刻就要饿殍千里。七年前的三年天灾便是最好的例子,那三年之后,江南地区的三个省几乎十室九空,到现在还没完全缓过来,竟是比战争更可怕。”

这事儿都是事实,李皇后听了点头,示意她继续。

温止便又开启忽悠模式:“妾曾经听师尊提起过,海外藩国并没有我大鈅朝这般良田和气候,不仅天气恶劣,土质亦是贫瘠,而他们的主食却是一些对水土和肥力要求不高,亩产却能达到近六百斤的作物,师尊称为番薯和玉米。师尊是方外之人,不能亲自参与凡尘之事,却是告诉了妾,让妾若是有机会便找一找那些往来藩国的海船,看看能否找到这些作物,在山丘之地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