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参选下(第3/4页)

温止的气质本就淡然,如今没了得圣宠的紧迫感,显得愈发平静,闲着无聊便当个吃瓜群众看姑娘们撕逼,说实话还真比不上以前看过的那些宫廷大戏里的优雅又狠辣,一步三算计。姑娘们斗嘴基本上都是甲说乙“今天你精神不好是不是在皇宫里怕的不敢睡觉啊”,乙便回怼“我昨晚没睡好不要紧,做个SPA就回来了,反而是你脸上的两颗痘痘恐怕到觐见礼都消不了,简直拉低我们的整体颜值。”

每天练一练行礼,学一学宫规,看一看热闹,温止的小日子过的着实是充实有趣的,却不知她这般表现竟是入了暗中观察的女官的眼。在一个工作狂强迫症皇帝的后宫中最重要的品质是什么?不是相貌也不是学识,而是能耐得住寂寞不争不抢不作妖啊。女官将温止的表现报告给主管后宫的皇后娘娘,皇后娘娘点点头,准备在觐见礼上再观察观察。

皇后却不知道早有人把温止透露给了皇上,只是说的隐晦。庆江府的王知府既然答应了帮温鹏打点,又有夫人吹了不少枕边风,早早的就写了书信给自己京城里的亲哥——现任王家家主,任礼部尚书的王源王大人。王大人虽不明弟弟唱的这是哪出,不过既然弟弟有交代,那就办了便是,于是温止还在庆江府王夫人的别庄中培训的时候,王大人就趁着某次和皇上聊到科举取士时——科举是礼部的事儿——提了一句:“说起来今年正是科试之年,前几日我收到仲培的书信,说他辖下吉水县有一对温姓兄弟,年纪不过十三四岁,却一句夺得头两名,把他高兴的不行。”

王知府,名实,字仲培,王大人给不在中枢的弟弟刷存在感这种事情完全没毛病,正好闲着的皇上便和王大人聊了起来:“这温姓少年莫非是仲培的弟子?倒是年少有为,有仲培当年的风采。”

王大人便答道:“这两人虽不是仲培弟子,却和他有些渊源。不知陛下可还记得建兴十年南江省的蝗灾?仲培便是那次应对得当受到陛下嘉奖,而应对之法正是这温姓兄弟的父亲。”王大人感慨道:“仲培十分欣赏这人,当年听说这家孩童读书颇有天赋,还送了自己的字帖给他们,如今一转眼,当年的蒙童已经考了童生了。”

之后的话题便赚到了其他事情,皇帝也没在意,时隔两个多月,突然听说皇后注意到一个姓温的参选小主,他多问了一句,立刻就想起来王大人说的这个温家。

不多时就有宫女找来温止的名牌。这种名牌是木制的长条,宽两指,长四指,上头刻有地方送选女子的基本信息,由各省的采选司统一制作。温止的名牌上就刻着两行字,左边一行是“南江省庆江府吉水县响水镇陈家村”,便是籍贯,右边一行“曾,温水根,农;祖,温大田,农;父,温鹏,农;行:嫡长”,这是确认上三代户口和温止的身份了。

一看名牌,可不就对上了?只是不知道温家明明都有弟子进学了,怎么还会把女儿送进宫来,按照皇后的说辞,静怡轩里的女官可是很欣赏这温氏的,这般女子难道不应该好好送嫁或和书香门第联亲?

是的,哪怕他是皇帝,哪怕这里是皇宫,大家的认识中还是觉得入宫当妃嫔是比不上给士人做正头娘子的,所以会参加采选的才多是家中贫寒的农家女、百工女和勾搭不上读书人家又长得好看还颇有青云志的商户女。不过前两者基本上在府一级的筛选中就会被刷下来,因此走到最后的大多数都是教养不错的商家女。

心中存了疑问,于是在几天之后的觐见礼上,无论皇后还是皇上都不免多看了看温止。觐见礼上小主们统一着装宫中发放的礼服,内着粉色交领上襦和妃色妆花纱蟒裙,外穿月牙白摘枝团花对襟大袖褙子,皆是小主们进宫当日量身后按着各自身量做的。觐见礼时,小主们按照士农工商身份依次排列,进殿向皇上和皇后行三跪九叩之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