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进项(第2/4页)

温止所想的古法造纸并非青檀皮和稻草做的宣纸,而是《天工开物》中以竹造纸的法子,共有五道程序:分别是斩竹漂塘、煮楻足火、荡料入帘、覆帘压纸和、透火烘乾,即斩取嫩竹放入池塘,泡百日以上,分解并洗去竹子的青皮,将所得之竹放入徨桶内与石灰一同蒸煮八天八夜。打烂竹料倒进水槽,以竹帘在水中荡料,竹料成薄层附于竹帘上面,余水则由竹帘之四边流下槽,再将帘反复过去,使湿纸落于板上,即成张纸。如此,重复荡料与覆帘步骤,使张张湿纸叠积千余张,上加木板重压挤水,湿纸逐张扬起,并加以焙干。焙纸设备是以土砖砌成夹巷,巷中生火,待土砖温度升高,逐张贴上湿纸焙干。干燥后,揭起即得成纸。这种竹纸虽然得到的纸不如宣纸适合书画,但无论工序还是成本都降低了不少,用于平时书写已经足够了。

《天工开物》初版于明崇祯十年,大概1637年,温止也不知道这个架空时代中有没有这本书,准备得空到书局中问一问,如果能找到自然最好,找不到就只能靠她仙童的福气来“妙手偶得”了。

而手工皂的工艺更是简单,只需要烧碱和油脂按照一定的配比混合发生皂化反应就能做成。虽然现在选择不多,但陈家村后山上就有大片大片的山茶花,用山茶花油当基础油勉强也够了,而烧碱可以通过面碱和生石灰制得,都是不难弄到的原材料,唯一的问题是怎么和温鹏解释自己所知的配方,又如何将手工皂销售出去创造利润。

等到开春,温止便和温鹏提建议道:“爹爹,我大弟已经三岁了,得开始学写字了,您得买写笔墨纸砚回来。”

一说到花钱的事儿,温鹏就忍不住脑门一紧,露出几分难色,可是孩子读书重要,温鹏就算克扣自己的口粮也不能克扣了这上头的花销,温止既然说要买,他也只能趁着赶集的日子忍痛带她去了书局。

书局里的书温止已经很熟悉了,游记和历史也看了几本,但是农书却从未见过,便小声对温鹏道:“爹爹,你去问问掌柜的,可有一本《天工开物》卖?我恍然想起来上次赶集时听到有人说过。”

温鹏哪里知道《天工开物》是干什么的?只当是科考的书籍罢了,赶紧上前问了掌柜。掌柜的一脸茫然:“我却是从未听过《天工开物》这本书,不知讲的是些什么?若是你家确实需要,等我下次去县里可以帮你问一问。”

“我也不知道讲的是什么,只听我们村里先生提起过,说是一本极有用的书。不过掌柜的见多识广,您既然没听过,想来是我记错了罢。”温止赶紧笑着拍了掌柜的一发马屁,又问道:“不知掌柜的您这儿有没有便宜些的笔墨纸砚?我家兄弟要上书塾了,先生交代我家备上一副文具,上过书塾了总要能写几个字才行。”

家里略有些余财的农户花钱给孩子上学的不少,掌柜的并不意外,给温鹏挑了最便宜的,即使这样也花了他快一两银子,让他肉痛不已。

温止看出温鹏兴致不高,一直乖巧的不说话,等到了家里才和温鹏建议道:“弟弟刚开始学写字,不必用墨水在纸上写,只沾了水在木板上便可。”

温鹏听完略微松了口气,不过还是有些沮丧:“话虽如此,但也只是这两年罢了,等他写的熟练了,总要用笔墨的。”

“我却是知道一个造纸的法子,便是我说的《天工开物》里的。”温止一脸的跃跃欲试:“上次来镇上,咱们不是在车马行边休息过一阵子么?我听到有两个人闲聊,说《天工开物》上写了一种竹子造纸的法子,还把内容念出来了。您也知道我听一遍就能记住,只是之前没想过弟弟写字的事儿,今天去书局便是又想起来了,于是确认一下,却不料掌柜的竟然没听说过,所以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