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四波多里诺用父亲的牛救了亚历山大(第2/13页)

总而言之,波多里诺又重新和他的同伴聚在一起。不过,这些人在宫廷内并没有很多事情可以做。所罗门在腓特烈经过的每一座城市,都会和他的教友联络,而且他在任何一个地方都找得到(“野种横生,”“诗人”起哄时如是表示);阿布杜发现他那些普罗旺斯语的歌谣,在意大利比在巴黎更容易被理解;波罗内和奇欧则因为辩论而争得筋疲力尽,波罗内企图说服奇欧,真空并不存在是决定“葛拉达”独一性的决定因素,奇欧一直相信“葛拉达”是一块从天上掉下来的石头,因为这样,它甚至可能穿越真空而来自另外一个世界。

除了这些毛病之外,他们在一起的时候经常谈起祭司那一封信,朋友们也多次询问波多里诺,为什么不怂恿腓特烈,进行这一趟他们花了许多工夫准备的旅行。某一天,波多里诺试图向他们解释腓特烈这些年来在伦巴第以及日耳曼需要解决的问题时,“诗人”表示,或许他们可以试着自己去寻找这个王国,不用等待大帝拨出时间:“大帝可以因为这一次的行动而双重获利。假设他到了祭司王约翰的国土,但是却未和当地的君主达成共识。这种情况下他相当于败归,而我们只是对他造成伤害。相反地,如果是由我们自己进行这一趟旅行,无论如何,一块如此富庶、如此神圣的土地,肯定会让我们带回一些不可思议的收获。”

“没错,确实如此,”阿布杜表示,“我们已经拖延够久了,我们动身吧,出发到遥远的国度……”

“尼塞塔大爷,看到他们全都被‘诗人’的提议说服,我感觉相当沮丧,而我也很清楚为了什么。波罗内和奇欧希望找到祭司的国土,是希望他们自己能够因为天晓得什么荣耀而占有‘葛拉达’,以及北方世界每个人仍苦苦追寻的权力;犹太教拉比所罗门希望找到失落的十个部族,让他不只成为西班牙犹太拉比当中最重要的一位,也会成为所有以色列子弟当中最重要的人物。阿布杜就不需要多说什么了:他已经把祭司王约翰的王国视为他那位公主的王国,除了——年纪和智慧渐增后——距离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他,他此刻的希望是能够用自己的双手触摸那位公主——但愿爱神原谅他。至于‘诗人’,他在帕维亚那段时间,心里面不知道酝酿了什么念头。现在身边有了一小笔财富的他,只想为自己寻找祭司王约翰的王国,而不是为了大帝。这一点也解释了为什么我这么多年来,失望得不愿意向腓特烈提起祭司王约翰的王国。如果这就是利害关系,最好还是让那个王国待在原地,避开那些不明白其神秘崇高的贪欲。这件事于是变成一个属于我自己,而不愿意其他人进入的梦境。有朝一日,我如是告诉自己,我会忘记这一切,因为我的脚步会带着我走向祭司王约翰的国土……但是,现在让我们先回到伦巴第吧。”

亚历山大诞生的时候,腓特烈曾经表示,就剩下一个帕维亚还没站到敌人那一边了。两年之后,帕维亚也加入了反帝国联盟的阵营。这件事对大帝来说极度不光彩。他并没有立刻采取行动,但是接下来的几年,意大利的情况变得非常混乱,腓特烈于是决定再次南下,这一回他显然是针对亚历山大而来。

“对不起。”尼塞塔问道,“这是他第三次南下意大利?”

“不对,是第四次。或者应该是,让我回想一下……应该是第五次,我想。有的时候,他甚至一待就是四年,例如克雷马的时代和摧毁米兰城的时候。这些时间之外,他是否也曾经南下?我不知道,他花在意大利的时间,比在自己的家乡还多,但是何处才是他的家?习惯看到旅途上的他,我发现他在流水旁边感到最为自在:他是一名游泳健将,他并不惧怕严寒、深水、漩流。他跳进流水当中游泳,就好像回到了自己的生活环境当中一样。无论如何,我现在说的这一次,他是在充满盛怒的情况南下,并准备进行一场苦战。和他一起的还包括了蒙费拉托侯爵,阿尔巴、亚奇、帕维亚、科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