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脱贫(第2/3页)

“还有一项是要求有特色产业,覃书记,我们村的特色产业是写哪一种?”谢龙星问道,“要不要把百香果加上去?貌似现在各镇都种有百香果,这算是特色产业吗?”

“上面要求是有一种特色产业就行,我们村有几种,全部加上去,不会有错的。”覃承毅想了想,考虑到他们之前有跟踪有材料,就开口道。

“是啊,我们村有水奶牛、百香果、黑皮黄皮果,呃,要不要加上荷花?”一直沉默的王国辉总算能插上嘴了,赶紧问道。

“加上吧。”覃承毅点点头。

“还有一个好班子,这项我们也是符合标准的,今年没有村干部被纪委处分,也不是软弱涣散村党组织,符合条件。”杜善薇笑道。

“最后一项是贫困发生率要低于3%,这个年前上报预脱贫户的时候就想到了,只要今年的预脱贫户能全部脱贫就能达到标准。”覃承毅翻了翻表格,叹道,“过了今年,村里还有4户贫困户,除了一户有脱贫希望,其他三户基本上是不可能脱贫的,到时肯定是要国家来兜底,每个月吃低保了。”

众人暗暗点头,都清楚那三户的情况,知道的确很难脱贫。其中一户是没有劳动力,一对七十多岁的老人带着一个十岁出头的小孙子生活,两位老人病痛多,干不了重的体力活,村委安排他们做村子的保洁员,只负责扫地,每个月500块钱,再加上低保每月有690元和200多的养老金,能维持生活,能送孙子去读初中。

因为儿媳改嫁,小孙子不是孤儿,也没有孤儿补助。

之前村委给他们申请危房改造的指标,考虑到他们老的老,小的小,就让他们家和信用社、施工方签订三方协议,直接推倒住的泥砖房,再帮他们盖了一层50平方米的二房一厅,后来危改的指标一到账,信用社那边就直接把钱转到施工方的账户。

就这样,贫困户自己出五千元,镇上的建房资金再帮忙出一点,加上危改补助的两万多元,这才解决稳固住房问题。

另一户的情况同样不好,一家六口人,只有一个六十多岁的户主维持生计,户主的儿子儿媳疯疯傻傻,生下的三个小孩子,杜善薇去看过,发现貌似只有一个孩子是正常的。

这户是不指望他们能脱贫的,收入很难达标。

最后一户最令他们心烦,因为这户是一个四十多岁的单身汉,那人好吃懒做,把名下的田地都租给别人,天天闷在家里睡大觉,给他介绍工作都嫌累。

如果他赌博还好,村委可以向上面申请撤销他的贫困户身份,可他就是懒,偶尔会干点零工弄点钱,绝大多数时候都懒得让人无可奈何。

“反正明年的脱贫任务减轻了。”谢龙星伸了伸腰,“不知道我们明年能不能回市里?嘿嘿,其实我不大乐意回去,这里挺好的,只要能完成工作,又待在村里不出去,比局里正经上班还自由。”局里八点钟上班,村委是九点钟,下午五点钟就可以下班了。

他女朋友的工作也忙得很,两人每周见面,保持距离有新鲜感,他觉得小日子过得有滋有味,浑然忘记当初自己多不愿意来乡下。

王国辉一听,瞄了他一眼,再摸摸自己比以前鼓的肚子,没有说话。

覃承毅微微一愣,随即回过神来,笑道:“先完成今年的脱贫摘帽任务再说,事实上,我觉得我们很难回去,如果回去的话,局里就要另外派三个人下来,你们觉得有可能吗?”

不是说贫困村脱贫了就不用再管,脱贫村有脱贫村的要求,同样需要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驻村,同样每年有检查,只是年底做的材料没有那么多而已。

“不可能,到时其他人肯定说不熟悉情况,下来一年单是熟悉情况就要花费几个月时间,不如让我们继续驻村。”谢龙星马上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