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成熟(第2/3页)

杜善薇被他们说得头疼,只好点头道:“好吧,明天我用工具测量一下,如果甲醛没有超标,就搬家。”

她也觉得这边有点吵,而且高考过后,三爷爷杜庆民他们回来居住,经常要走来这边聊天,的确不方便。

再想想新房的布置,比客栈这边的房子大,装修又好,她自己也心动啊。

晚上和覃承毅商量时,两人想到新房的装修还算简单,觉得如果甲醛不超标的话,马上搬家也是可行的。

第二天中午,太阳果然很大,杜善薇在家人的催促下,坚持到中午才去测量,结果令人意外,空气中的甲醛含量竟然真的没有超标。

回来把结果一说,大家欢呼起来。

钟文聪兴冲冲说道:“我也要从旧村委那边搬回家。”

“搬回家你也住不了几天,你后天不是要去省城?”杜善薇说道。

“我去几天就回来,这边有实验要记录。”钟文聪理直气壮,想了想,又叮嘱道,“镇里有什么变化,记得通知我。”他主要是回去和符歆约会,总不能老是在网上聊天吧?

“知道了,关系到你的切身利益,有什么变化一定会通知你的。”杜善薇点点头。

前不久,镇里提出要搞旅游特色小镇,想把灵泉镇的街道整治一番,其中涉及到钟文聪家里的二层小楼,需要把外部的墙面涂上同一种颜色,那些乱七八糟的电线杆,也要重新整一遍。

这事刚提出来,涉及到群众的利益,立即掀起了一阵议论的热潮,大家纷纷发表看法,尤其是那些规划到的人家,有人觉得改就改,但要政府出钱;有些人认为这对整个街道都有好处,利于提高整个镇的形象,可以自己出钱搞,但政府帮忙找人;还有人认为可以对半出钱……总之,什么样的想法都有。

先前说过,灵泉镇是个小镇,总人口才三万多,其中有部分人常年外出务工,在本地居住的人不知道有没有两万。连带的,镇上的街道几十年来都是一个模样,除了把瓦房换成楼房,格局几乎没什么变化,还是两条各长一百米的街道。

没错,镇上只有两条街,分别是大南街和大北街,镇政府正好处于十字路口的交汇处。

钟文聪家位于大北街上,离镇政府不远,就算这样,每个月的租金才1600元,比两年前涨了一百,主要是它的外表比较破旧,毕竟是二十年的老房子。

“聪聪,你这次装修房子,钱够不够用?不够的话,外婆这里有钱。”杜奶奶一听杜善薇他们说起这事,马上问道。

这两年,她常常利用育苗大棚的空窗期种些蔬菜,比如青椒、黄瓜之类的,其中黄瓜一年四季皆可种植,她种的黄瓜最多。

因为她的腌制手艺好,积累了一批回头客,别看卖老黄瓜皮或腌黄瓜不起眼,但得到的利润却不算低,镇上最好的瓜皮每斤8元,她的价格只少一元,两年下来,她都能挣两万多。为此,她在杜庆国面前,腰杆早就挺起来了。

“我这里也有一点。”李玉英接着说。

“奶奶,我的钱是够用的。”钟文聪笑眯眯答道,“舅妈,你刚为茂茂买了房子,家里的房子也是才建好。我不用你们出钱,我的钱真的够用。”

他不打算把旧房子推倒重建,毕竟他不会去镇上居住。在南山村居住近二十年,他早已把这里当老家。以后应该会在省城买房。

他现在只想把房间的内部装修一番,起码铺上瓷砖,把墙壁刮上腻子,这样容易把租金提高些。不说别的,起码要和隔壁家的价格一样。

这种装修用不了多少钱。不得不说,自从杜善薇回村创业后,他也跟着得到好处,不说每个月能从百香果种植专业合作社里领到一份工资,单是苗圃百分之三十的分成就足以让他挣上一笔小财,比如今年就有14万多元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