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清查(第2/3页)

要说起来,他们杜家才是这个村的“村霸”呢,只是他们的眼睛往外面看,没有在村里乱搞。

“那就好,我真不想和那人接触。”杜善薇撇撇嘴,又说起另外两桩合同的事,都是承包山林的,价格太低,跟不上现在的物价水平,得重新制定。

“那时候我们不懂这些,20年前,一年的林地,每亩能有10块钱就觉得很多,当时我觉得不对,主张要每隔三年涨一次价,只是那帮子外地人太精明了,村里又急着想要钱,怕别人不签,就心急答应下来。这几年,大家都后悔了。”

杜积明说起这事还有些遗憾,“当时我刚接手村支书的位置,威望没有你大爷爷高,我劝不动当时的村民,让他们把合同签下了。谁知道呢,这世道变得太快,才多久啊,物价就飞涨,现在竹根村那边也后悔得很,100亩山林每年只有一千块钱的租金,亏死了。”

“大伯英明,我们南山村就没发生这样的事。”杜善薇最先清查的是南山村,毕竟这是自己村,阻力不大。她查到当年的山塘承包,租金很合理,有涨价空间,后面承包人做不下去,也是好聚好散,没有遗留下什么问题。

两人正说着话呢,就见覃承毅从村里回来了,杜善薇看了下时间,微笑道,“你回来得挺准时的,正好到下班时间。”

“我就是看到快下班了才回来。”覃承毅从桌面上拿起纸巾擦擦汗,笑道,“今天走访了两个村的贫困户,顺利完成任务。”作为第一书记,有时候局里的同事没空下乡,他要帮忙走访贫困户,填好帮扶手册,这是规定允许的。当然,一年不能超过次数。

他看了看杜积明,问道,“我刚进来就听你们说起山林承包的事,是不是竹根村那边的?现在这事准备怎么解决?”他是怎么都没想到,原来20年前承包山林会这么便宜,竟然一亩只要10元钱!

对他而言,这太不可思议了。这么多年来,那外地商人靠着这100亩的山林种松树应该赚了不少钱吧?毕竟种松树虽然成材慢,起码要十年时间,但可以接松脂啊,松脂的价格一直不错。

以前南山村委的路不好走,运木材是困难,但运松脂可不难。

“这种合同应该要清理,要重新制定。”杜善薇回答道,“现在还有最后一个村没有查清,等全部查清,我和大伯就去镇上跟书记镇长汇报,看如何处理。”

她想了想,又笑道,“我和琳姐说过了,她说县委组织部可以牵头介入,还有镇上的司法所,可以问一下,看这种合同有没有效,没有的话,不是重新签订,就是把承包权要回来。”

农村的事很麻烦,杜善薇总能发现一些历史遗留问题,这些都需要他们慢慢摸清底子,再一一抽丝剥茧,一个个问题去解决。

“下班了。”说完事,杜积明见时间到,就说了一句。

等杜善薇两人出门,他关上办公室的大门,神情有些怀念,叹道:“哎呀,一转眼就过去了二十年,我在这里坐了这么长时间,以后就得换到新的地方了。”

“大伯,人往高处走,有新的办公楼您应该高兴才对,说明咱们村委越来越好。还有哇,以后刮台风,也不用担心村委的瓦片会被刮了,住楼房多好,还有空调。”杜善薇安慰他。

杜积明背对着双手,慢吞吞地转身,摇头道:“新村委办公楼好是好,我还是舍不得这里,这两间瓦房是我们节省了好多年,用办公经费亲手建起来的,你看,青砖的,多结实啊,15年屹立不倒!”

“大伯,您才50岁出头,人生刚过一半,你现在就这副老态龙钟的模样,小心阿太看见了会捶你,嘿嘿,她老人家今年91岁,还觉得自己很年轻呢。”杜善薇见不得他落寞的模样,就取笑道。

杜积明一听,瞪了她一眼:“没大没小,你敢跟你阿太说,你试试?”他好不容易营造的伤感气氛啊,都被侄女给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