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合伙(第2/3页)

“是五月初那会儿买回来的饲料鸡,不过回来后就没喂过饲料,每天只喂养一顿,都是给它们吃些玉米、米糠和剩饭,其他时候都是让这些鸡在竹林里自己刨食吃。”

游客们听到这个回答不禁愣住了,之后他们去后院看了这些鸡的生长环境,觉得也还好,起码在农家养了几个月,应该能脱胎换骨了,就当是家鸡。

即便如此,杜奶奶最后定的单价也比南山村土生土长的家鸡少两块钱。这番举动传出去后,她老人家的生意竟然更好了,村里人觉得不可思议,但一听游客们对杜奶奶的评价,又觉得她老人家精明。

为此,曾祖母张子莲还特意来到自家,表扬了杜奶奶。

“老二家的做得对,可不能为了挣钱昧了良心,咱们老老实实说,不骗人,不给薇薇和茂茂他们丢脸。”

当时杜善薇刚从村委回来,一进门就看到一位头发全白的老太太在表扬另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太太,不由得一囧。

现在在饭桌上杜善薇提起她的得意事,杜奶奶就更加高兴了。

“哈哈,奶奶当然厉害,薇薇你买回来的电子秤我是一看就懂。”杜奶奶笑着看了一眼杜庆国,又道,“小时候我和你爷爷一起读书,我念书比他还强呢,只是刚读到三年级你阿太就不让我读了,要不然继续读下去,说不定我还真能考出去呢,不比你爷爷差。他呀,一辈子就窝在村里。”

杜庆国一听,当做没听到,面不改色地继续夹菜吃。

杜善薇忍住笑,这样的话她从小听到大。小时候只要她的考试成绩好,杜奶奶就觉得是像她。而杜奶奶也是童养媳,当时家里的生活困难,不到七岁就被一蛇皮袋的玉米换来这里。

之后不知怎么考虑的,曾祖母越过大爷爷,把杜奶奶给爷爷做了童养媳,所以曾祖母既是奶奶的婆母又像是她的母亲。

据杜善薇私底下观察,她总觉得这对婆媳的关系非常奇妙,她奶奶有点怕曾祖母。反正和曾祖母对待大奶奶的态度不一样。

有点像奶奶和她妈的关系,扑朔迷离,说不准是好还是不好。

李玉英轻咳一声,也当做没听到,她看了看杜善薇的脸色,把那盘清蒸豆豉排骨转到她面前,道:“多吃点,我看你这些日子瘦了许多。”

这话杜奶奶有共同语言,忙点头道:“就是就是,和茂茂一样,都辛苦了,是瘦了瘦了。”

“我一米六五高,现在体重九十八斤,我觉得还好。”杜善薇倒是颇为满意自己的体重,比她在省城工作的时候轻了十斤。只是她现在已经过了看体重的年龄段,她更看重的是身形,身形好看的话,重多几斤完全没问题。

“茂茂正处于发育阶段,瘦很正常。”杜善薇想起在学校的弟弟,笑道,“这样吧,我有个同学在市里工作,她正好订了一百斤的百香果,还有另外几个顾客,他们也定了,我本来就觉得用快递有点贵,干脆我明天直接送货上门,顺便去看一下弟弟,接他出来去饭店吃饭,正好让他补一补。”

有几个游客来这里摘过百香果,加了她的微信,有时候就让她帮忙寄一些村里的农产品,然后再在微信给她转钱。

她已经在考虑明年要不要开淘宝店了。

在坐的人一听,自然没有意见。

杜善薇同样高兴,她有时候觉得无聊了,就自己开车去市里逛一逛。以前还憋着,毕竟她囊中羞涩,但上个月有了百香果的收入后,她就有点膨胀了,常常借着要送杜善茂去学校或星期五接他回家的借口,时不时就去市里,寻找美食,或者干脆就去美容院做做美容,按按肩颈,梳通经络,小日子过得美滋滋的。

所以她非常乐意去市里。

*

十月份正是百香果结得最多、味道最好的时候,她家的百香果供不应求。整个南山村委的村民都看到了,甚至还有其他村的人过来询问种植情况,问题主要集中在种植的难度上。甚至就连杜积明去镇上开会,其他村的村支书或村主任也会问起百香果的种植和价格等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