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租地(第2/3页)

“爷爷,幸亏有你帮忙说话,要不然我妈肯定不同意,她老是把我当成小孩子,总是不放心。”她的语气带着抱怨,脸上却不自觉地露出笑容。尽管之前在外工作时每次变温,她妈总要打电话让她增添衣服,她有时会觉得烦,但心里到底是高兴的。

“呵呵,我看你们这样干估摸着能成事,百香果和黄皮果都不难管理。”杜庆国背着双手慢吞吞地走着,一边说道,“这两样随便种在路边都能活,只是想要产量高,想卖钱,你们还得多费心,多讲科学。”

“放心吧爷爷,我和文聪都准备好了!我事先做了功课,文聪也在学校里跟踪栽种过这两样果树。”杜善薇笑道,“总要试一试嘛。”

两人刚说到这里,大爷爷杜庆华家到了。两家紧挨着,就隔了那么三米远,平时有个什么事高声叫一下对方都能听到。

刚推开院门,曾祖母张子莲率先从屋内走出来,迭声招呼道:“薇薇今天起那么早,吃了没?”

张子莲是一位身材娇小、相貌和善的老太太,她穿着一身深蓝色的旧式斜襟衣裳,头发梳得整整齐齐,没有一根乱发往外跑,脸上有着明显的皱纹,此时她的面容洋溢着笑容,显然看到杜善薇令她十分高兴。

杜善薇立即快走几步,迎上去扶住她的手臂,一边答道:“阿太,我吃了,不算早了,昨晚睡得早。”昨晚曾祖母张子莲就来看过她,还和她闲聊了好长时间。

老人家今年88岁,生下来的孩子一共养活了三儿两女,女儿早就出嫁暂且不提,在村里就剩下大爷爷杜庆华一家和他们一家,至于三爷爷杜庆民,他比较争气,早年读书跳出农门当上老师,后来又在县里安家,只有逢年过节或有空的时候才回村看望老母亲。

爷爷杜庆国他们三兄弟的这一辈是“庆”字辈,名字的最后一个字分别是华、国、民,非常具有时代特色。

听到杜善薇他们的声音,厨房里的杜积明加快吃饭的速度,没过一会儿就放下碗筷走出来,边走边说道:“还是奶奶的耳朵厉害,一听就知道是你们来了。”

张子莲一听,顿时高兴不已,她矜持地笑了笑,抚了抚鬓角,道:“我耳不聋眼不瞎,身子骨好着呢,有什么不能听到的?”

老人家的健康最重要,众人听了都很是高兴。闲聊了一会,大家就进入正题,说起杜善薇要租地的事。

听到租地,杜积明就下意识地摸了摸身上的口袋,从里面摸出一支烟来,不过他看了眼正端着碗筷站在厨房门口的妻子陈芳,见她虎视眈眈的模样,忙嘿嘿一笑,转移视线,也不点烟了,就别在耳后,低声道:“四十亩地……我得想一想,看谁家的地是空着的。这几年年轻一辈的人大都外出了,留下的田地有部分丢荒,没办法,种不了那么多。”

他见杜庆国没有反驳,就知道他是支持的,考虑了一会,没再没有多说什么。说实在话,他每次看到丢荒的田地,心里都很是心痛。现在村里能有年轻人肯回来发展,他是一百个赞成。要不是杜善薇是他亲侄女,刚才他是不会用力劝的。

杜积明是大爷爷杜庆华的长子,如今在南山村委担任村支书和村主任,支书主任一肩挑,他做了二十几年的村干部,对村里的事务无比熟悉,要不然杜善薇也不会第一个想到他。

果然,不一会儿,杜积明就有了头绪,三人开始商量起来。

正说着话呢,吃过早饭去外边散步的大爷爷杜庆华回来了,他一看杜善薇坚持要租地来种植,劝不动,同样没有多说,反而跟着讨论该如何找到合适的田地,说最好是连成一片的,这样好管理。

南山村人都是姓杜,祖上从省城逃难过来的,说起来当初带着老婆孩子逃到这里的老祖宗还是前朝的举人呢,只是得罪了权贵,又逢兵荒马乱之时,为自身了安全,只好跑到这里落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