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客有灵应识我说温飞卿(第2/4页)

飞卿亦尝出入宰相令狐绹书馆中,据说令狐绹待他甚是优渥。因为唐宣宗喜欢《菩萨蛮》的曲子,令狐绹 拿了飞卿所作的《菩萨蛮》,进献给宣宗皇帝,诡言是自己所作,一面告诫飞卿,不能向外透露此事。但飞卿不久即泄于人知。又有一次,唐宣宗作诗,用金步摇一词,无有名物相对仗,飞卿对以玉条脱,令狐绹 问飞卿玉条脱出典,温答:“ 出自《华阳真经》。这书并非僻书,相公您治理国家之暇,也该读一点古书!” 《华阳真经》是北齐道教名人陶弘景《真诰》一书的别名,玉条脱出于《真诰》第一篇。飞卿还对外人说:“中书省内坐将军。”唐代中书省,即是政府所在,相当于今天的国务院。中国从秦汉以降,政府便是士人政府,中书省更应由读书人主位,说“ 中书省内坐将军”,是讥讽令狐绹虽贵为宰相,却不读书,没学问。这样的事多了,飞卿也就开始在令狐绹面前失宠了。他后来作《题李羽故里》一诗,尾句曰“终知此恨销难尽,孤负华阳第一篇”,即指与令狐绹之间的恩怨。(《野客丛书·金条脱事》)

这以后,飞卿到襄阳依山南东道节度使徐商,署为巡官,离他的志向殊远,于是流落到江东一带,在广陵(今扬州)又与一班无赖少年饮酒狎妓,作狭邪之游。这个时候,令狐绹也从相国的位置退下去,做了淮南节度使,行署即在扬州。飞卿心怨令狐绹在相国任上不助他入仕,故不去拜谒。直到有一晚饮得大醉,犯了宵禁之律,被虞侯(相当于今之警察)打断牙齿,才跑去找令狐绹斥冤,当时读书人地位很高,侮辱士人是很大的罪名。令狐绹当即令把虞侯拘来,不料虞侯大讲温平日丑行,令狐绹只能居中做调停了事。

经过被虞侯击面折齿一事,飞卿在京师当道的大官们心中,再无地位。他的故人徐商这时做了宰相,倒颇重情谊,帮他说了不少好话。然而徐商不久罢相,杨收继任,他一向看飞卿不顺眼,于是贬他做了方城尉,流落到死。(一说:宣宗微行,在旅舍与温相遇,温不识龙颜,以为是长史一流的小官,以是被贬。)中书舍人裴坦,负责给贬他的公文写理由,提笔想了很久,才写道:“孔门以德行居先,文章为末。”终其一生,飞卿的最大官职是国子助教,故后人以温助教称之。

飞卿在正史野乘,都被视为文人无行的典范。然而与之同时的诗人文士,同情其际遇者颇众,飞卿被贬作方城尉,大家争相为他饯行,赋诗相赠。进士纪唐夫赋诗曰:“ 凤凰诏下虽沾命,鹦鹉才高却累身。”才高累身,说出了飞卿郁郁一生的真相。

飞卿才华横绝一时,然任何一位才华横绝者,在本质上都是孩子。这句话的意思是,他们永远是按照快乐原则而不是现实原则去生活、去处世的。飞卿少年的一些狭邪之行,原不过是青春的精力不知如何宣泄所致。这种人生当然不值得提倡,但须知这仅仅是心智不成熟的表现,较之那些很小就懂得曲意逢迎、懂得攫取自己的利益的人,飞卿的内心要纯净得多。他只是单纯地追寻快乐而已。

飞卿因少年误入歧途而自绝仕进之路,于是开始放浪形骸,代人作弊,他以一种独特的方式表示出对那个忌才忌个性的时代的抗议。任何一个社会,最终都是像令狐绹 那样的平庸者获得最大利益,飞卿的悲剧,是令狐绹 们的喜剧。其实,即使飞卿在令狐相国的书馆中懂得装低伏小,令狐相国也不会助他成就功名。平庸者不会理解才华卓异的天才,他们只会觉得这样的人身上充满不安定的因素,说不定会给自己带来什么麻烦。令狐绹 只把飞卿当作文学弄臣,仅此而已。可以说,飞卿一生的悲剧,令狐绹 要负极大责任,然而,现实永远是令狐绹 们的世界,飞卿只能靠他的文学,震荡着千载以降无数敏感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