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第2/3页)

他瞟了一眼来电显示,看见是纽约的区号。他抓起听筒:“林肯,我是帕克,我们还剩十五分钟。有线索了吗?”

刑事专家的声音透着苦恼:“哦,不多,帕克。咱们还是免提吧……你们语言学家,是不是最讨厌这种名词当动词用的说法?”

帕克按下免提按键。

“拿起笔准备好,”莱姆高声说,“我这就告诉你们,我有什么发现。准备好了吗?你们都准备好了吗?”

“准备好了,林肯。”帕克说。

“信上附着的微量证物中,最显著的是花岗岩灰。”

“花岗石。”凯奇重复道。

“这表明附近有人削凿石块。也有一些磨石的痕迹。”

“你认为这东西是哪里来的?”帕克问。

“我不知道。我怎么会知道?我对华盛顿又不熟。我熟悉的是纽约。”

“假如是在纽约呢?”卢卡斯问。

莱姆连珠炮似的说:“盖大楼的工地,老建筑整修或拆除,浴室、厨房、门槛的制造商,制造墓碑的厂家,雕刻工作室,人造景观……说也说不完。你们应该找一个熟悉你们那一带环境的人。明白了吗?帕克,你不算吧?”

“我不算。我——”

刑事专家打断他的话:“——你最懂的是文件,也懂得歹徒的心理,对地理环境却一无所知。”

“没错。”

帕克看了卢卡斯一眼。她凝视着时钟,然后扭过头,面无表情地看着他。凯奇的耸肩动作已练得炉火纯青,卢卡斯等候时的神情宛如戴着一个石头面具。

莱姆继续说:“我还找到了一点点旧砖头的红土和灰尘,也有硫黄。有很多碳、灰烬加煤灰,符合烹煮肉类或燃烧含肉的垃圾产生的物质。接下来,信封上的数据显示,有些物质和我在信纸上找到的东西雷同。不过也有其他东西。明显多了不少盐水、煤油、燃油、原油、黄油——”

“黄油?”卢卡斯问。

“没错,是黄油,”莱姆咆哮,接着语气讽刺地说,“不过是什么品牌的我可不清楚。另外还有一些有机物质,跟软体动物不相符。所以说,所有的证据都指向巴尔的摩。”

“巴尔的摩?”哈迪问。

卢卡斯问:“你是怎么推断的?”

“盐水、煤油、燃油、原油,表明那地方是海港,对吧,没错吧?不然会是哪里?好,最靠近特区的海港又处理大批原油转运的地方,非巴尔的摩莫属了。托马斯还告诉我——我这位朋友对美食最熟悉了——港口附近有很多海鲜餐厅。贝尔塔餐厅。他一直提到贝尔塔贻贝餐厅。”

“巴尔的摩,”卢卡斯喃喃地说,“这么说,他是在家写好勒索信,晚上到海边吃了晚餐,第二天来到华盛顿,在市政厅留下勒索信,然后——”

“不对,不对,不对。”莱姆说。

“什么?”卢卡斯问。

“解谜大师”帕克说:“证据是假的。是主谋设下的圈套,对吧,林肯?”

“就像百老汇上演的戏码一样。”莱姆说。从他的口气判断,帕克能领会这一点,令他十分欣慰。

“你是怎么想到的?”凯奇问。

“有一位警探,我一直和他合作,他叫罗兰·贝尔,是纽约市的警察。他是个大好人。他的老家在北卡罗莱纳州。他常说一句话:‘似乎来得太快、太轻松了。’看,这些线索……实在太多了,多得有些过分。歹徒一定是让手沾了这些东西,让信封也沾上,只是想误导我们侦查的方向。”

“信上的微量证据呢?”哈迪问。

“哦,信纸上的东西没问题,从上面采集到的东西符合环境物质。信纸本身能查出歹徒的住处,至于信封,哎,对我们透露的信息就不同了。”

帕克说:“信封透露的信息是,这个歹徒表面头脑简单,其实心思缜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