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你是我的蝴蝶(第2/8页)

杨剪抬眼看着他,没来由地笑,说马尔克斯写得好。

后来李白也拿过来读,印象中没看到结尾。

那本书……李白总觉得它不是讲爱情的。除去爱情之外还讲了太多了,他没法理解。杨剪读过的书也太多了,他要追上并不容易,加一个“认真读过”的门槛,也还是太多。

如今缠绕李白的却是这么一句话:疯狂只能存在于艺术。存在于科学则为假设,存在于现实则为悲剧。是达利的名言,那个作品如同怪异梦境的西班牙画家。杨剪把这三行字写在一个硬皮本的第一页,破天荒地留了白,字迹也不潦草。并且那个本子并未被随意乱用,涂鸦和诗稿直到最后一页也没出现,有的只是群论场论的习题和普物实验的设计。

杨剪列出观点,问自己:为什么?

然后再去解答。

一本纯粹的假设。

李白固然看不懂任何,这就是他记不住的那五成,但他最近总在思考“疯狂”。可能存在于艺术、科学、现实中的“疯狂”。这两个字让李白摸不到头脑。就像他思考人的情感,思考爱一个人,究竟能为他做什么。追逐,远离,咬他的手腕,舔他的脸……

为他活着,为他杀人。

这么多反义词,不是吗?所以爱一个人就是正和反,什么都能为他去做。人们歌颂的,望眼欲穿的,所谓“真爱”,就是毫无保留。李白问自己,这是不是太疯狂了,当他把当年浙江福建抓邪教的新闻乃至全国的邪教体系打印成一厚本心随身携带,有空就无旁骛地看;当他和要价很高却不知道是否可靠的私家侦探事无巨细地描述那副面具,回忆面具后面说话的声音、面具下面走路的姿势……试图从记忆里抓出每一丝印象;当他前往一个个城镇,海边山前,却又无功而返。

他追问这是不是疯狂。

最终的答案是,无所谓。杨剪不想让高杰活着,当然也想让那个总是跟在高杰屁股后面害人的家伙去死。如果找到了,杨剪心里的冰会化开吗?洞能补上吗?杨遇秋会原谅自己吗,比如托个梦回来?自己又会原谅自己吗?也无所谓。李白就是得找点事做,他的悲剧早就已经酿成了,他得把它归咎于某件具体的事,某个具体的人,再花上大把力气去恨。不然怪谁呢?怪社会?怪命运?这些都太大太远,一片海哪会存心陷害他一个小虾小蟹,硬要去怪,像是碰瓷儿。那怪自己吗?怪自己就更难受了,人生就更难忍受了。

还是现在这个定位比较合适,他拼命赚钱,成天往偏僻处钻,都有明确目的性,可以说服自己这不是昏昏度日。原本是和不熟的人说多话都会不舒服的人,现在到处打听小道消息,口音不通也凑上去和人攀谈,仿佛也没有多难。有时李白走上山路,前后无人,总会凭空生出种日暮途穷的土匪气,他想,现在有的那些破烂儿都算得了什么啊,什么都不是“好”,什么都可以随时抛下,所以他真的什么都不怕了。

赶在二零一七过完之前,李白终于把驾照考了下来,近两年存的钱他也直接花掉大半,买了辆小丰田,SUV车型,比较适合在山路上跑。没有本地户口,更抽不到京牌,他就回老家办了一个,苏F打头,从此飞机火车也不必坐了,想去什么地方直接踩油门去。

那车被他弄得伤痕累累,常年泥裹轮胎,车壳也灰头土脸,看不出原本亮黑的漆色,越开越熟练倒是真的,从一上路心里就发怵到湘黔交界的盘山道都敢去爬,他也没用上多久。李白对杨剪的车技印象深刻,尤其是留在大凉山的那十多天,一辆破旧的国产皮卡,四五十度的大陡坡也能硬生生蹿上去,又快又稳当,从不存在拖泥带水。于是习惯性地,他时常拿自己的爬山技术跟杨剪作对比,甚至开始相信,自己已经到了青出于蓝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