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你有点少白头(第3/4页)

“你要看人的话我们是不是应该买点水果。”李白小声地说。

“谁说我要看人的。”

“那你来干什么?”路过的病房半开着门,里面传来撕心裂肺的哭声,过道里也有护士推着术后还没醒的病人刚刚挤过去,李白下意识往杨剪身边靠近了些。

“我喜欢在医院里待着,心情不好就会来走一走。”杨剪的目光扫过在墙角铺了棉被,正在上面缩在一块对着账单按计算器的那对夫妇。他们的眼睛都红红的。

李白恍然大悟:“我知道这个,这就是所谓的‘怪癖’,说不清原因的喜欢,有怪癖的人都是很特别的。”

“是吗?”杨剪认真道,“但说不出原因我就不会喜欢。看看别人的生离死别,我会觉得自己那点破事也不算什么,甚至会突然觉得开心,比如现在。这就是原因。”

“可是我看到他们哭天抢地会觉得更不好受。”李白靠得更近,声音也更小了,他不想让这群人注意到自己,他想在这片浓厚绝望中趋于隐形,“就是书上说的那种‘死亡的气息’,会缠上我!”

“怕什么,”杨剪好像确实心情变好了,手指插进围巾,捏了捏他的后颈,“你这么小,不用想死的事。”

“你就老吗?”

“所以我也没想啊。”

两人已经走到这条走廊的尽头,有一扇大窗子,阳光筛过杨树的枯枝大把地漏进来,而身后又传来哭声,是一个老妇人头撞上墙,又倒在地上朝病房下跪。

直到过了一周,把年过完,再往这天回味,李白仍然无法理解杨剪的这个爱好。看着他人的惨痛,他只会想起自己的生活同样很糟。

不过这段借住的日子里,他和杨剪的相处还是十分顺利的,那天从医院出来,杨剪真的带他去了海淀公园,和医院也就隔了两条街。公园里面和大路一样,都是空荡荡的,他们在冰面上走了走,冻得不厚,因此走得很小心,杨剪告诉他,六十年代没饭吃的时候这湖里都种了水稻,语气真实得就像亲身经历过。他们还在公园门口买了糖葫芦和泡泡机,李白恨不得一上午就把大一瓶肥皂水吹完,手冻得通红也不肯停,看着一个个圆在空中连着串飘,脆弱的、斑斓的,他幻想它们即刻被冻住,就能在冬天永远保存。他觉得这是真正的开心了,杨剪却用他的糖葫芦把他的泡泡挨个戳破,笑眯眯看他大叫,好像其乐无穷。

最后李白还是把那串糖葫芦吃光了,山楂很酸,糖扎嘴,好像也没有肥皂水的苦味。

那天下午回家的时候,高杰已经离开,杨遇秋似乎心情不太好,杨剪把药放在餐桌上不肯当面给她,她偏偏也不肯自己拿,最后还是李白敲了她的门,把药交到她手中。现在这样莫名其妙的冷战,以及前些天的玩笑和其乐融融,李白搞不懂哪个才是这对姐弟的常态。偶尔当他一个人待着,会听到几堵墙外的争吵,杨遇秋的声音太尖太利了,让人辨认不清,但杨剪发音明朗,说的总是“关你屁事”或是“管好你自己吧”。

放假时间越久,此类争吵就越频繁,逐渐演化为一天多场。年初七,李白准备再住两天就出去找工作了,忍不住想去劝一次架,刚到厨房跟前,他就听到“啪”的一声。

走进去,只见杨剪左脸的红印,以及杨遇秋僵在半空的手,以及深呼吸后突然落下的泪水。

“对不起,抱歉,不好意思,我错了,”杨剪好像烦透了,举起双手,擦着李白的肩膀离开厨房,也不看他一眼,“我不懂事。”

住回出租屋的那天,李白多了一堆杨遇秋给他塞的米面油和零碎日用品,是杨剪送的他。

杨剪和他一起坐公车,又和他一起在还没来得及铺沥青的石子路上慢慢地走,直接把他送到了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