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楔子(第3/4页)

这样的黎明并不陌生,杨剪做过五年支教,是他姐姐杨遇秋自杀后不久,在四川凉山的一所中学,负责数理化、英语和篮球教学,外加普通话附送。那段时间他常常失眠,宿舍就在教室后面,不太冷的话他就会爬上房顶,望着空空的操场和红旗低垂的旗杆,再往远望就是奔腾的河流与静睡的村庄,星星沉甸甸地缀着,把天幕压得很低,风和雾把世界凝成一块深蓝色的玻璃,杨剪沉在底部,一坐就是通宵一夜。

当然也有在这样的盘山路上,杨剪把得了急性肺炎的学生送往县城的诊所,现在这辆城市越野开起来不如村里的皮卡带劲。再就是给学生采购教具和零食,其余时候,杨剪不进城。他知道李白在满世界找自己,有一次还真找到了,上课都听到其他年级的学生在外面闹,校园里进了个吸睛人物,可李白找到杨剪的教室,停在半敞的门口,不再往前一步。

初一初二的学生们齐齐屏住呼吸,一张张小黑脸上睁着圆溜溜的眼,小心往外瞧,杨剪也没有因此停止板书,偶尔余光掠过,他瞥见李白皱巴巴的印着混沌武士的白T恤、破洞牛仔里磕上土和擦伤的膝盖、汗湿的鬓边,还有脸上点缀的那些细碎金属,它们映着高海拔阳光,全都亮晶晶的。

李白就这么站在黄墙和红门的缝隙中,一言不发,也不是欲言又止,只专心地看。下课前他就走了,杨剪把教学小球按入水槽,没有看见他转身的那一秒。

后来他们也聊到过这件事,李白说,我想亲眼看看你是不是还活着。

意料之中,对彼此的要求仅限于“活着”,他们一直是这样的关系。杨剪在紧急停车带拉上手刹,给自动关机的手机插上充电宝,等它活过来,再等地图加载,这是个漫长的过程,抬起眼,十万大山就在身侧拔地而起,投下一重又一重的巨影。你们会塌吗?会把我冲到沟底吗?杨剪这样想着,在郭德纲的导航语音中再次上路。

李白僵在窄床上,没有单独病房,他躺的是急救大厅,空气很不好,一呼一吸都是味道古怪的潮闷,周围只罩了层蓝色的帘子,帘外人声嘈杂,最突出的就是他的哭声,直逼其他床位伤员被消毒时的鬼哭狼嚎。

杨剪还真来了,不但来了,还听了他的临终留言,不但听了,还是外放。

那人一向不爱解耳机。

才醒了不到一小时,李白只想再晕过去。他把手缩回被子,用尚且没恢复力气的手指揪住床单,悄悄望着帘缝外的那张侧脸,至少三个月没理发,稍微淋湿了些,却没有往额头贴,仍是精神地支棱着,就像梳了油头。杨剪的发质就是这么硬,李白再熟悉不过了,眼底的青黑和锋利的下颌线,也都没有变,赶路的风尘也蒙不住。看得入迷,直到看到眼角才产生对视的恐惧,刚惶惶然闭上眼,门帘就被扯开,李白感觉到靠近。

有几声脚步,应该是那个一直在热心帮他联系的陈医生走了。有呼吸声吗?杨剪应该正在床边看着他,那双眼睛也是会呼吸的。李白尽量放松五官,人在昏睡的时候总不能狰狞。

腿边一沉,杨剪在床沿坐下了,帘子没有拉上,外面的灯光把李白的眼前照得通红。现在喘气就跟做操一样累,生怕哪一下走神了跟不住节奏。李白骂自己是个蠢货。当他明确感受到脸颊发热,怀疑自己就要坚持不住时,杨剪开了口:“睡够了没?”

李白一动不动。

对他这番负隅顽抗,杨剪处理得相当熟练,“想走我就去登记一下,也没带换洗衣物,你就穿病号服吧,”他利落地站了起来,“或者你实在不想动,那就当我没来。”

李白终于睁开了眼。

正对上杨剪的目光,了然看着他,那对眉毛漆黑依旧,辨不出是否有不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