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给我别的机会,那就从中找到别的乐趣

我做监制就是邵逸夫先生教的,他说你要是喜欢电影的话,你就要多接触电影这个行业一点,你如果单单是做导演的话,那么这部戏你拍完了以后就剪接,时间紧,牵涉到的范围比较窄小,你如果做监制的话,任何一个部门你都要知道,做监制有一个好处就是说你懂的事情多了以后,你就可以变成种种的部门,你都变成一个专家以后,你的生存机会就会越来越多,可以去打灯,可以去做小工,总之你的求生的技能越来越多,你的自信心就强起来了,都是这样。

邵逸夫先生之所以给我这么多机会,一方面因为跟我的父亲是世交,另一方面还因为他觉得从这个年轻人身上能看到当年的自己,觉得我是适合做这一行的。他是喜欢我的,所以他才会把所有的事情都讲给我听。

但并不是因为邵先生的关系,我一上来就要管很多人、很多事,也是要像新人一样从头开始,去学习,学习了之后才可以去做。

我参与的第一部电影是从他们来拍外景开始,像张彻先生来拍《金燕子》,我不是整部戏参与,就是外景部分罢了。从那里学起,一直学,跟这些工作人员打好关系以后,我就开始自己拍戏。我跟邵先生讲说,你们在香港拍戏一个戏要一百万,七八十万,我这里二三十万就给你搞定了,你们拍戏在香港拍要五六十天,我这里十几天就给你搞定了。那时候是越快生产越好,因为工厂式的作业,所以他也就听得进去。他说那你就拿这笔钱去,你就去拍,那么我就开始在日本拍香港戏,请了几个明星过来,其他工作人员都是日本人,拍完了以后就把它寄回去,就在香港上映。所以在东京拍香港片子就算是外景,也不能够拍日本外景,都要拍得很像香港,模仿香港,所以看到富士山也把它剪掉了,不拍的。

那时候我二十多岁,但我必须要掌控全局,没别的办法,就学,学完了以后从犯了很多错误开始,犯错误不是坏事情。

我对所有的工作人员都要求很高,所以我曾经一度把所有的工作人员都炒了鱿鱼,只剩下我一个,重新开始组织。就是因为拍一部片子的时候,他们太慢。

没人了也没关系,再去组织就是了。

但这件事给我的一个经验就是,我要炒人的话,从炒一两个开始,不要通通炒掉。

我对人对己都要求很严,尤其是自己,要从自己开始。

合作的那么多导演,都是一些很以自我为中心的怪物。没有一个我喜欢的,我都很讨厌他们。

如果让他们来评价我的话,他们会说中午那顿吃得很好。

那是香港电影最最好的时候,因为忙碌,不断地有戏拍。因为每部戏都卖钱。

但是也会困惑。因为没有自己喜欢的题材、喜欢的片子,像我跟邵逸夫先生讲,我说邵氏公司一年生产四十部戏,我们拍四十部戏但是其中一部不卖钱,但为了艺术为了理想这多好。这是可以的,你们四十部中间一部你可以赌得过的。

他说我拍四十部电影都赚钱,为什么我要拍三十九部赚钱,一部不赚钱?我为什么不拍通通赚钱的?那么我也讲不过他,结果就是没有什么自我了。那时候没有了,那时候我的工作就是一直付出,一直付出,一直把工作完成,没有说自己想拍些什么戏,就可以拍,所以如果谈起电影的话,我真的是很对不起电影的。我对这段做电影的生涯,我不感到非常骄傲,我反而会欣赏电影,我欣赏的能力还不错。我做监制的时候我就为工作而工作,常常人家批评我,他说你这个人,你到底对艺术有没有良心?我说我对艺术没有良心。你是一个没有良心的人。我说我有,我对出钱给我拍戏的老板有良心,因为他们要求的这些,我就交货给他们,我有良心的,我不能够说为了自己的理想而辜负人家拿了这么大的一笔钱,让我来玩,我玩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