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第2/3页)

既是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毕竟前太子被废了大半年,也是时候该重新议一个储君了,再加上今日朝议之上有朝臣提出来,议储之事,势在必行了。

然而这时的气氛,又与白日里朝堂上的氛围不太一样,不少人都瞧出来了,靖光帝这是心里已经有了人选,他只是需要一个把人选说出来的人。

诸位大臣都各自在心里敲起了小鼓,靖光帝叩了叩桌子,那意思很明显,开始议事吧。

这一议就是一个时辰,靖光帝坐在上方,始终没有表态,眼神莫测,叫众臣们心里有些没着没落的,这时候便是起先不明白的人,琢磨着皇上的态度,也都纷纷醒过神来了。

提议立寿王的,自然是有一套完美的说辞,寿王是嫡子,又有祖制在前,这储君之位理应落在他身上,但是再反过来想想,靖光帝要真想立寿王,那他们今天怎么会站在这儿议储?

靖光帝的意思明显的不能再明显了,却没几个人敢说出来。

若要立晋王,他们遇到的阻力可比现在要大得多,晋王非长非嫡,就算不立寿王赵瑢,往后排顺序那也轮不着他啊,还有一个安王等着呢。

可这话,谁也不敢提。

靖光帝摆明了要立晋王,议储之事一直拖到了天色将明的时候,不少人都上下眼皮子打架了,但还是强撑着,他们都渐渐回过味来了。

靖光帝这是逼着他们说立晋王为储,因为从之前到现在,他们一提议立寿王,靖光帝就不吭声,意思表现得极其明显了,没议出来就不让走。

然而一旦说出要立晋王,就意味着日后遇到的诸多阻力,他们这些议储的人,都要站在靖光帝的这一边,所谓君要臣死,臣不死也得死。

君要拿臣做靶子,臣提着脑袋也要顶上。

眼看天边泛起了鱼肚白,几个大臣们的腿肚子都要晃悠了,又困又累,好在靖光帝终于察觉到了,立即吩咐刘春满奉茶来。

一打开,苦涩的浓茶气味扑面而来,可谓醒神至极。

众臣:……

喝了一口浓茶之后,内阁首辅徐翀终于率先妥协了,拱手道:“臣以为,寿王殿下虽为嫡子,但毕竟双腿受伤,深居府中多年,于朝事不甚擅长,日后恐有大妨,晋王虽然年轻,但观其掌管刑部以来,刑部大小事务井井有条,假以时日,必有大才,储君之位,当立晋王。”

他说完,大殿里陷入了一番诡异的沉寂,片刻后,众臣们看见上方的靖光帝终于有了反应,他缓缓点了点头,简短地从鼻子里发出一个声音:“嗯。”

这是他今晚对于议储之事,表达的第一个态度,令众臣倍感欣喜,终于不是他们一群人在唱大戏了。

遂几个大臣纷纷表态:“臣附议。”

“臣亦附议。”

“徐阁老言之有理。”

靖光帝的表情松了下来,抚掌道:“甚善,诸位不愧是大齐的股肱之臣,既然如此,明日朝议之时,就看诸位的了。”

众臣登时提起心来,但事已至此,话都说出了口,他们也唯有硬着头皮认下了,靖光帝这才放了他们出宫,此时小雪已经停了,天色将明未明,再过一个时辰,又到了要上早朝的时候了,这如何还睡得着?

待到了第二日朝议时,赵羡一进文德殿,便立即觉得气氛有些不对,但是哪里不对,他又说不上来。

昨夜靖光帝连夜召集不少大臣入宫议事的事情他是知道了,但是议的究竟是什么事,却半点也没打听出来。

不止是他,便是赵瑢的眼里也泛起了疑惑,只是他向来不动声色,只是在心里揣摩着,面上倒没有表露出来半分,与平常一般无二。

至于赵振,就更不用说了,一进大殿就打了一个呵欠,紧接着,他就发现了对面的礼部尚书也跟着打了一个呵欠,赵振失笑调侃道:“刘大人,您这是没睡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