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自己会永远陪着自己(第2/4页)

如此循环往复。

前几日去上海做活动,工作人员来接我,问起我的日常娱乐,我笑着说,没有娱乐,上一次去KTV还是一年半以前。说出来我都觉得像是玩笑,但仔细想想也确实如此,身边的朋友都比我大,早已过了营造热闹的年纪,平时也最多约上同小区的几个朋友来家里点个外卖,看场家庭影院,若是富余的假期很多,就去旅行。我好像直接跳过了疯狂的年纪,过得像个未老先衰的老头子,但也跟当年的那个胖子一样,永远在自己的世界里安闲自得。

可能因为是白羊座的关系,跟别人聊天常掏心掏肺,即便是媒体采访,也能说得太直白把自己乐得四仰八叉,他们问我不可能永远都这么正能量,总有烦恼的时候吧,我挺笃定的,我说确实好像没有什么烦恼。当时他们用很怀疑的眼神看我,就像不相信我曾经胖过一样。

小时候不懂事闹过情绪,但越大越发现情绪不过是内心的怪兽,放出来除了给自己造成一片狼藉,并不会解决问题,还要花时间灾后重建,而且后来的诸多经历不过是一次次验证了墨菲定律,所有烦恼和害怕的东西一定会在某天不期而遇。

人因变化而不安,所以预料之外的所有事都会滋生恐慌,勇敢的人最多只能做到“接受”,很多人却学不会“承受”,我处于二者之间,主动给自己找事,也愿意有一些突如其来被动的考验。

比如有次在书店里看到微博上互关的作者新书,结果翻到封底当场傻了眼,那句被标黑加粗的句子是我写的。还看到插画的创意被外国人山寨,结果反而有人跑来说我是抄袭,虽然心里也是问了自己几千个为什么,但更多的不解后来还是成了创新的动力,暗下决心,要一直走在前面。

这两年的两本书成了热点,喜欢和讨论的人都有,人其实都很脆弱,很难接受负面评价,但我还是会常常找虐地去看那些差评,目的是为了让自己免疫。垃圾书也好没营养也罢,问候我祖宗爹妈的我也感激,反正我也不会改。诚意的建议对我来说是礼物,也让我更珍惜每一份认同与鼓励,放心大胆做自己。

微信朋友圈刚出来的时候,什么都发,特别实诚地暴露自己,久了就觉得挺没意思,面对这个私人的新闻联播,大家都分享着想让别人看到的那一面。我生病也想发个状态抱怨一下,写不出稿子也想骂句脏话,碰到难缠的客户也想发一个小S翻白眼的表情,但每每编辑好准备按下发送的那刻,就觉得特别无趣。何必呢,想让别人知道你过得有多不好,还是想麻烦那些真的担心你的人带来劝慰和告诫,但那可能更会让自己掉进烦上加烦的死循环。

有时候我就在想,这么多年鲜有不快乐,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活得比较自我,倒不是说自私,而是比较专注自己,善于调试到让自己舒服的状态,不会影响晚上睡一个好觉和第二天睁眼的好心情。说到底,人之所以矫情悲伤,都是因为太闲了,你暗恋的人正用力爱别人,你羡慕的人往往比你更努力,你讨厌的人也一直待在那里,所以少看别人,多看自己,学会充实自身,忙碌是最安心的快乐。

YouTube创始人陈士骏在自传里写道:不管他们是住在有泳池的大房子里,还是睡在公司的地板上,不管他们是在加州的草坪上喝着咖啡凝神静思,还是在中关村拥挤的餐厅排着长队,心里却对代码念念不忘。反正,他们永远会站在“无聊”的对立面,永远那么折腾,绝不会让自己虚度光阴。

我想这就是我保持乐观的要义吧,在没人跟我玩的童年一刻不闲着施展着天马流星拳,在一个人的北京挤在破烂民房和狭小的工位上忙着生存,在被很多人记得的现在也不觉有负担而更要步履不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