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铗低吟·击筑悲歌陈亮

十二世纪的一天,辛弃疾正靠在自家楼上,等一个朋友的初次来访。不久,他看见那人骑着马来到门前。辛弃疾门前有一座小桥,客人想纵马跃过桥,可是马怎么也不肯上桥,一连三次,马都往后退缩。客人大怒,下马拔剑斩下马头,步行走进辛弃疾的院门。辛弃疾大惊,急忙命人下去迎接,此后,两人成为至交。

这个人叫陈亮。

囹圄不断的多舛命运

陈亮(1143—1194),字同甫,原名汝能,后改名亮。婺州永康人。《宋史》卷四百三十六《陈亮传》说他“生而目光有芒”,长大之后,“为人才气超迈,喜谈兵,议论风生,下笔数千言立就”,很得当时郡守周葵的赏识,认为他是国士之才。后来周葵当了宰相,极力向各级官员推荐陈亮,陈亮也得以结交各地官员。

隆兴二年(1164年),金兵大规模南下,迫近长江,南宋被迫与金签订和约,史称“隆兴和议”。这个和议对南宋是一个不平等的屈辱和议,但是朝廷的主和派却庆幸又有了享乐江南的喘息之机。陈亮愤然上《中兴五论》,请求北伐,但是却没有得到回音。于是他退隐归家,专心著书。

十多年后,淳熙五年(1178年),不甘寂寞的陈亮再次向皇帝上疏,极论北伐恢复之事,怒斥朝廷主和派忘记靖康之耻,认贼作父,侍奉仇敌,偏安江南,粉饰太平,罪不容诛。(“忍耻事仇,饰太平一隅以为欺,其罪可胜诛哉!”)这篇奏章被全文收入《宋史》本传。宋孝宗看到这篇奏章之后赫然震动,想召陈亮上殿,破格录用。可是一班主和的大臣顾左右而言他,处处设置障碍。只有少保曾觌知道之后,想事先见一下陈亮,了解情况。曾觌好逢迎巴结,陈亮一向不屑其为人。听说他来访,陈亮竟翻墙逃跑,曾觌十分难堪。于是几乎所有大臣都极力说陈亮的坏话。十天之后,陈亮又连上两封奏章,继续鼓吹北伐中原。宋孝宗颇受打动,想授予他官职,陈亮大笑说:“吾欲为社稷开数百年之基,宁用以博一官乎!”然后渡江回家。

虽然没有功成,但是退隐乡间,陈亮大概认为自己的行为是颇为潇洒的。但是他低估了自己接连的几篇奏章给朝廷的震动,更没有意识到,得罪那些畏战偷安的官僚其后果的严重性。

归隐乡野的陈亮天天与村中的狂士饮酒,大醉之后说了一些犯上的话。在平时,这些话都不会有人在意,但是有一个士子一直嫉恨陈亮,于是把他告到刑部。主审的侍郎何澹曾经是陈亮的主考官,黜落过陈亮,陈亮跟他有过争执,何澹一直记恨在心,于是趁机把陈亮关入大理寺,严刑拷打,陈亮被打得体无完肤,何澹再给他定了个“大逆不轨”的罪行,想置之死地。孝宗知道之后,说:“就是一个读书人酒醉之后说点大话,何罪之有!”他气得把刑部的奏章扔到地上。陈亮终于死里逃生。可是,这仅仅是陈亮牢狱之灾的开始。

不久之后,陈亮的家仆杀人,被杀的人曾经侮辱过陈亮的父亲,于是其家人怀疑是陈亮主使,又把陈亮和他父亲关入监狱,想置之死地。幸好宰相知道皇帝比较看重陈亮,又有辛弃疾、罗点等大臣极力营救,陈亮才再次得以免除祸患。

陈亮的牢狱之灾最离奇的是第三次。陈亮一次与乡人宴饮,主人将胡椒放在陈亮的菜里。南宋时,胡椒还是十分奢侈的调味品,一般人无缘品尝,乡人这样做,其实是以最高礼节招待陈亮。可是宴会散后,与陈亮坐在一起的客人暴死,家人认为陈亮的菜中有“异味”,怀疑是他下毒,于是陈亮又一次被扔进监狱。此时孝宗已经逊位,即位的是光宗赵惇。刑部官员特别叮嘱选酷吏审问陈亮,大家都认为陈亮此次必死。大理少卿郑汝谐看了陈亮的案卷之后大惊说:“这是天下奇才啊!无罪而被国家杀戮,向上损害天和,向下也会伤及国脉!”于是向光宗力谏,陈亮终于第三次被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