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俗小说(第3/9页)

“三哥你来了,”阿乙说,“坐,等我收拾收拾,一会儿一块儿吃,我爸刚钓了一条水库鱼,五斤多呢!”

叶老师坐在沙发上,两条瘦长的腿紧紧并着,像狗夹着尾巴。他伸出细长白净的食指推了推黑框眼镜,说:“不了不了,阿乙,我跟你说几句话就回去。”

“三哥,你咋了,瞧着怎么这么紧张啊!”

“我……我来,是想跟你说说李耀军的事。”

“望湖春的大军?”当了不到半年警察,阿乙多少积累了点儿职业敏感,他忙问,“莫非你知道他去哪儿了?”

“不不不,我不知道,”叶老师连忙摆手,“不过,我想,他失踪,可能和我有……有点儿关系……”

“失踪?跟你有关?”

“不是不是,”叶老师说,“不是我把他弄失踪了,我的意思是,这个事儿,也许跟我有那么,一丁点儿……关系,我来,就是想给你提供点儿……线索。”

叶老师的故事其实很简单,是这样的——通常在讲述之前,先要交代一下人物关系。你可以翻回第三自然段最后一行,咱们刚开始的时候说了,张冬暖会说一个成语——脑满肠肥,这个成语就是她从叶老师那儿学来的。在小说里,这叫埋伏笔。这个伏笔的价值就是,提前透露给你这个叫张冬暖的女人认识叶老师,认识这个人还不算完——张冬暖还发现,叶老师的谈吐和镇上的人们不一样。

张冬暖的这个发现,就好比吃了一辈子素的人,突然吃了一回肉。不对不对,这个比喻应该倒过来说,应该是好比吃了一辈子肉的人,头一回尝到了青菜的味道。

张冬暖被我安排在邮局上班,当然,在这篇小说里,她的工作是镇长安排的。镇长当然不会让帮助自己解决生理问题的女人去当邮递员,邮递员太辛苦了,要骑着那种绿色加重自行车在乡间跑来跑去,要忍受风吹日晒雨淋和狗追,领导怜香惜玉,这么娇嫩的女人可不能让她受罪。所以,张冬暖的工作就是坐在柜台里头,卖卖邮票,分发一下信件什么的,很清闲,工资也还可以。于是,张冬暖就发现一个叫叶知秋的人信特别多。不仅是信,有时候还有汇款单,上面的附言条里写着“稿费”字样,金额不大,都是十块二十块的。张冬暖就跟同事们说,呵,咱们洪堡还有个作家呢!

收到的信和汇款单越多,这个叫叶知秋的人,就越来越引起张冬暖的好奇。因为工作之便,她很容易就得到了此人的相关信息。通过地址她知道了叶知秋是洪堡镇中学的老师,他来取汇款的时候,张冬暖还知道了叶老师的模样,那时候张冬暖还不会“脑满肠肥”,但她会一个成语:文质彬彬——这个成语是她第一次见到叶老师时蹦到脑子里的。

有一天,张冬暖看到两封寄给叶老师的信。一封捏着硬硬的,信封里像是有张卡片,另一个信封上的寄信地址是什么小说月刊编辑部。张冬暖瞧着这两封信,就动了脑筋。她用刮胡子的刀片把第一封信割开,掉出一张彩色照片。这女的真好看!张冬暖很不情愿地在心里赞了一声。照片上的女孩五官小巧精致,嘴角上翘,鼻子头也是翘的,显得格外俏皮可爱,额头有点儿宽,不过垂下的刘海儿弥补了这个缺点,打扮挺时髦的,一看就是城里姑娘。除了照片,还有封简短的信,信笺是淡粉色有香味的。张冬暖想起初中的时候,一个男生从同学那儿偷来送给她的带水果味的橡皮。字极秀气,是用天蓝色墨水写的,张冬暖读了,竟有些无名的恼怒。信里说,她知道他喜欢她,可是,一个分配在小镇子里,一个留在城市,调动很难,她又不想离开父母来到乡下(张冬暖在心里批注:我们这镇子不是乡下),所以,晚痛不如早痛,长痛不如短痛,干脆分手吧(张冬暖又注:找借口呢这是)。最后一句是,你记住,我会在距离你很远的地方,在心底默默地为你祈祷,愿你找到一个更好、更善良、更适合你的姑娘(张冬暖再注:甩了人家你就甩吧,还假惺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