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第2/4页)

于华北吓了一跳,“老裴,中央该不会也向我们汉江省派联合调查组吧?”

裴一弘道:“这谁敢说啊?如果我们不接受教训,不立即采取果断措施,中央完全有可能直接查处!”又对赵安邦说了起来,“安邦,中央现在不调控也真不行了,投资膨胀带来的副作用已经比较严重了!国务院领导和有关部委掌握的数据证明,全国经济运行中的矛盾很突出,我们两大电厂连电煤都供不上了嘛!”

赵安邦口气变了,“老裴,我不是说不该调控,是回忆一下当时的背景!”

于华北觉得,现在回忆一下问题发生的背景还是很有必要的,在这种前提下谈文山钢铁,汉江就比较主动,就是认识问题了,于是便说:“安邦回忆的这个背景很重要,就是认识上的误差嘛,不能说我们以前就拒不执行中央政策!”

裴一弘道:“是啊,是啊,我们可以这样解释,事实上我也这么解释了。可另一个问题也不能视而不见,就是地方经济利益和中央政策的博弈。这一点国务院领导同志向我指出来了,我敢不承认啊?就敢说没这种博弈?多少总有一些吧?现在的问题就出在地方。去年中央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了百分之十几,地方上增长多少?百分之六十多。春节期间安邦就对文山的钢铁规模担心了,我也有些担心,我和安邦说,过去的经验证明啊,这种博弈的输家很可能是地方!”

于华北心想,这种说法不是自找麻烦吗?又接了上来,“老裴,咱也别说得这么吓人!啥博弈啊?还和中央政策博弈!我坚持一个观点:就是认识问题!”

赵安邦却说:“老于,这是认识问题,不过,博弈心态也不能说就没有,如果没有这种心态,一切按规定来,也不会出现今天这种被动局面了,教训啊!”

于华北承认道:“是个教训,我当时也不清醒,还为他们加油鼓劲呢!”话头一转,“但他们是不是违了规,我可不知道,方正刚、石亚南从没和我说过!”

裴一弘说:“他们怎么会和你说这种事呢?安邦下去检查也被蒙了嘛,还在报上大肆宣传哩!文山,包括银山,都有自己的小算盘,也在和省里博弈。现在利益主体多元化了,又有个政绩问题,各地市都把GDP看得很重,投资冲动就无法遏止,千方百计逃避各级监管,形成了一种心照不宣的潜规则。所以,这次我们要彻底调查,严肃处理,否则就会造成进一步被动,也没法向中央交代!”

赵安邦嘴里咬着馒头,点头道:“对,老裴这个意见我赞成,该查的一定要查,该处理的要严肃处理,对银山金川区的书记、区长就可以先处理了再说!”

于华北心里有数:银山的摊子还没铺开,仅仅是动用了那六百亩地,再怎么严肃处理也不会造成多大的损失。比较麻烦的是文山,文山钢铁新区的七百万吨钢已上得热火朝天了,不是说声停就停得下来的,硬停下来,损失就太大了。

这时,裴一弘也说到了文山,“银山倒还不是重点,目前的重点是文山!”

赵安邦想了想,忧虑地说:“对文山,我们恐怕还要多少慎重一些啊!”

裴一弘看了赵安邦一眼,“安邦,你啥意思啊?想咋慎重?摊开来说!”

赵安邦不吃了,放下手上的筷子,“老裴,那你先说,想怎么查文山?”

裴一弘坦率地道:“按中央的要求,立即组织调查组,重点查,公开查!”

赵安邦一怔,看了看于华北,“哎,老于,你的意见呢?能公开查吗?”

于华北略一思索,“我不管经济,没啥好说的,尊重你和老裴的意见吧!”

赵安邦盯了上来,“老于,你别滑头,你可一直是文山钢铁的啦啦队啊!你老兄就不想想,真的公开查了,会造成什么局面呢?银行追贷,债主讨债,文山新区的六大项目就要出大问题!不是因为这个,我节前下去时就采取措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