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无爱症

一个女友来找众女友借钱。一张口就是几十万。这一下就把大家吓着了。一方面对于靠写字维生的人来说,这实在是个很大的数目,另一方面,这女友平时经济状况并不好,但为人平和谨慎,处处替朋友着想,怎么一下子会有这种举动。

细问原由,她是替她爱的人借的。

她爱的人是个有妇之夫,是个生意人,她爱上他已经五六年。生意人最近要扩大再生产,所以要筹措一大笔资金。生意人最近很少见我的这位女友,女友十分焦虑,生意人解释是因为需要资金。她说,他的妻子是个十分吝啬的人,不肯拿出钱来支持他,她要找到这笔钱和他共渡难关,这是上天给她的一个机会。

共渡难关之后呢?女友也许认为他终于明白了她才是一片真心,会离了婚,和她永远在一起。

如果投资失败呢?我们问这位女友。她咬咬牙说,那我就把我妈妈的房子卖掉还债。

如果不是我们的女友,我们会觉得这就是报纸上的一条社会新闻的前半截。后半截多半就是“痴情女子失财失色”。

如果我们的女友年方二十,相信自己爱情能最终取得胜利,那谁都没有权利去批评她,她年轻嘛,涉世不深,世界总会慢慢教育她。可我们的女友已经三十五岁,走过许多地方,换过许多工作,也见识过不少男人,现在仍然相信一个等了五六年的,几周相会一次的男人有一天会为她离婚,而她应该为他付出所有。

这实在过分。这让人想到张爱玲这个冰雪聪明深谙世故的女子,当初在面对所爱的坏男人时也是“很低很低,低到尘土里”。

我问她,你如果不借钱给他会怎样?她说,那他和他妻子同甘共苦,他们就会永远在一起。

那又会怎样?我继续问。她说,那他就会离开我,我会没有爱情,我什么也没有了。

她对失去爱情的恐惧远远胜过了对失去朋友、亲人以及自己的尊严和未来的恐惧。也许这就是症结所在。

女人真的那么离不开爱情吗?

我的一个记者女友,前阵子去广东某地采访中国最后的自梳女。自梳是当地以前独特的一种现象,1949年之后才消失。当地女子出嫁时应由母亲梳起头发,如果女子成年后立志不嫁,便举行一个自梳的仪式,成为自梳女,终生不涉男女,如果违反,将被族人处死。

我的记者女友满怀同情与怜悯地来采访这些终生一人的老太太,以为会有很多悲惨故事。谁知这些老太太大都活得很正常。她们自己劳动,性格健康。

问及她们当初立誓自梳的理由,有的人是因为觉得穷,不想子孙仍然过同样的生活,有的人是因为觉得媳妇的生活太苦,忙里忙外,还要受气。她们认为,嫁有嫁的好,不嫁有不嫁的好,“一个人过,可以有自由”。自然,这个“自由”,也包含有尊严的意思。

我这位记者女友最终感叹,她们没有爱情也能同样面对生活,虽然出于许多客观原因,但她们也是一些女权的先行者。

自梳女虽然是极端的例子,但更可以知道没有爱情的人生活也是很平常的。没有爱情不是最可怕的,还有很多东西比爱情更重要,更不可缺失。这个道理堪不透,有了爱情也未必会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