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第3/3页)

再比如鼓励读书。大雍几乎村村都有私塾,县镇补贴优秀的寒门学子继续学业,参加后续的科举大考。只要有秀才功名,就能免除本人徭役和本人名下十亩田产的赋税。等到了举人老爷这个层级更是能免百亩田产的赋税,哪怕并未授官也可以自由出入公衙,面见县太爷陈辞进谏倡议民生,是极为受尊敬的读书人,说话办事都更能令人信服。

这让耕读传家鱼跃龙门的概念深入人心。便是那些经商致富的人,也不忘培养子孙读书上进。

人人都满怀希望,眼睁睁看身旁一个个鲜活例子,他们当然愿意相信辛苦努力,终能过上好日子。

吏治清明,民心稳定,无论贫贱,安居乐业。整个家国才能进入良性循环。

大雍的君臣,是如何做到的?

就算有朝一日,他真的回到南唐,坐上了那张龙椅,他能否有机会再挣扎一下尝试革新,复制大雍的政策呢?还是干脆服输认命,添一把柴,荒yin无度、亲小人远贤臣坐实末代昏君的名头,将腐朽彻底燃尽。只等着大雍南下,重整山河?

“唐余,想什么呢?”安如昔瘫在马车里,看着瘫在另一侧发呆许久的唐余。

没错,长公主出行,唐余名义上是随行的侍卫之一,其实天天都在长公主的马车里伺候。一开始他还是谨遵礼仪,在车厢内端庄跪坐,正经服侍长公主吃喝。结果发现长公主在马车内就像没骨头一样,懒散地触目惊心。

所以他微微尝试调整一下自己的行止,以免太过突兀。然后他发现长公主似乎并不介意他的放松和“没规矩”。

安如昔心说,笑话,将男主叫上马车,就是为了培养感情、顺带讨好男主的。先忽略男主那一身缓慢恢复的大小伤口不说,以安如昔的观念而言,马车就像是火车的软卧,她将唐余当成了旅伴。

她自己不在人前的时候懒得装样子,自然也不会逼迫唐余真当侍卫下仆,拘谨跪候。唐余爱干嘛干嘛,马车内的吃喝都是双份,无限量供应。

只要他不对她干啥,她一切随他。哪怕他对她干了啥,但凡是还没到不可描述那一步,那也全随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