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第2/4页)

“让你做一批,需要什么材料?”李春来想给单位搞福利,今年开始百货大楼里自行车缝纫机和电扇都可以高价买到,但是他一个单身汉都舍不得花那个高价,何况别人?他小妹是能设计生产打井机的人啊,做个电扇肯定经久耐用的。

“要看电机是不是我自己做,我自己做需要机床。如果电机可以买到,扇叶都不是问题,剩下的就是电线和支架。”李惜文继续补充:“零件拼拼只能随便用用,离我预先设想的省电、静音还有段距离。”

“你能出生产图纸吗?”邢绥德问。

“我是可以,但是学校当初是很支持我搞这个的。学校想自己办电机厂,我想把电扇厂交给我们荷花池街道来办。”李惜文很坦白,“我出生产图纸,能保证学校办电机厂、电扇厂是荷花池街道办的小工厂吗?”

“你可以把你改进的电机留起来,等学校办电机厂再拿出来。你先去找街道或者居委会,跟他们商量办厂的事情,商量妥当有电扇厂了,再由电扇厂出面去找电机厂,给他们一套现成的,比较适合做电扇的电机图纸。”邢绥德考虑一下很振奋,“成本大约多少?”

“看电机要多少钱。我个人做几十个,和搭个小作坊做几十个,成本是不一样的,后者肯定要贵不少。”

李春来呵呵笑,“你那套改良手推车的图纸交上去成全别人当了优秀工作者。咱们以后不做亏本生意。先自己做,闹点动静出来再讲办厂的事情。”

“好的。”李惜文当然听大哥哥的,“我需要买一些风扇电机,再到街坊里找几个人帮手,我可以手把手的教他们。”

李春来和邢绥德就算自己不认识人,他们的同事下属也能找到认识的人,很快李春来一个去青城出差的下属挑回来四十多个电扇用的电机。

邢绥德借他们单位的车库给李惜文用。李惜文去胡同里转了一两圈,喊过来六七个半大小子和姑娘给她帮忙。

小妹姐要做电扇!被她点名的固然跑得屁颠屁颠给她当小工,没被她点名的大姑娘小伙子响应也很积极,下班回来都在她这儿蹲着,魏家的几个孩子最积极。

小妹姐需要这个那个,谁没个七大姑八大姨在哪个厂子里上班?嗖嗖就去借来了。

第一台简易电扇拼起来摆在仓库里,开了两天没停下,风很大,噪声小,站的很稳,来看过的人都觉得质量不比大厂的电扇差,后面十几台电扇李春来都没抢到手,邢绥德他们分局内部就消化掉了。

电机都背回来了,李春来无法容忍不能给本单位的职工谋福利,他把他们单位一个辈份比邢绥德大的老大姐喊来蹲在仓库门口,李惜文这边拼好一台,老大姐就搬走一台。

邢绥德看见那位老大姐要喊阿姨的,只能老老实实看着老大姐把剩下的二十多台电扇都搬走。

四十多台电扇拼下来,李惜文估计她组织起来的这群人业务熟练差不多就可以凑个小作坊了。她把成本算一算,把大家都喊来:“这段时间谢谢大家给我帮忙。我这里买材料的钱还多出来一部分,这都是大家辛苦跑腿借这个借那个才能省下来的,我分给大家补贴车票。”

大家不只跟着小妹姐学到了本领,蹭公安局食堂的宵夜吃的挺开心的,每个人还论贡献分到手一两块钱甚至三五块的车费。有两个家里有积蓄的家伙还用不到百货大楼有票的电扇售价三分之一的成本价搬回家两台电扇。这样的好事谁想散伙啊?大家推举魏国柱和小妹姐商量,他们要继续干!

李春来和邢绥德也收不了手,电扇这东西大家都没有的用时候是可以忍着不去买。但是别人有,还是用很便宜的价格就拥有的时候,谁都简直控制不住自己也要拥有一个。用成本价买到电扇的人觉得家里有两个电扇生活品质会更好还想买,没有买到的人就更想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