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第4/5页)

无人机在外界看来简单无比,对他们搞研究的来说,改动任何一个细微功能、增加十分钟续航,都要经过复杂的模拟实验过程。

实验做上两三个月,常有的事,一两年也不稀奇。

可是,当卢英秀在一周后的研究院例会上,总结他们上周成果,规划他们下周计划的时候,在座的全体所长,听得眼睛都直了。

“无人机所在上周的模拟实验里,完成了猎鹰系列无人机系统初步测试。猎鹰系列作为边防巡逻无人机,可以完美适应零下20度低温环境,抵抗11级大风,拥有自动驾驶功能,快速远距离传回三维红外建模,并且在太阳能支持下,实现白昼无限飞行,夜晚6小时飞行。”

“在失去通讯信号、与操控失联的情况下,猎鹰可以根据设定好的路线规划,自动回归边防哨所。”

简短的说明,引发所有人的热烈议论。

猎鹰,竟然可以自动回巢!

“卢所,你们是用了什么特殊设定?为什么无人机失去操控还能返航?”

“11级大风,你确定猎鹰还是无人机吗?哪怕模拟实验也不能设置这么夸张的数据!”

“比起别的功能,我更好奇你们怎么保证太阳能的无限飞行,这真的不是在做永动机?”

面对所有人的困惑,卢英秀笑得温和。

“这虽然只是模拟实验,但是一切数据来自全国航天航空数据库,可以说,猎鹰是基于火箭、导弹、战斗机的核心材料技术进行的开发。”

“我们所保证实验成果真实,将猎鹰完整制造出来,不过是时间问题。”

理论条件和实验环境模拟成功,已经叫人热血沸腾。

研究院立项的实验没有一千也有八百,还是第一次遇到如此迅速立项,一周就给出了重大成果的实验!

电子技术的成果比其他实验更容易获得,但那是无数研究员熬夜秃头换来的。

现在,沈明洲标准作息,带着无人机研究所十几个研究员久违的感受到了朝六晚十的惬意生活,还创下了九院立项到出成果的最快纪录。

之前院里的人只是门外路过看热闹。

直接满怀期待的进了实验室,“小沈,你们那个猎鹰我能不能看看啊。”

沈明洲还没发话,身边的助理研究员就说:“敖哥,我们都叫的沈老师好吧。”

“沈老师,沈老师。”老敖从善如流改正错误,“让我看看猎鹰,让我看看。”

沈明洲仍是坐在原位,十分不好意思的提醒对方,“猎鹰的后续研发已经交给卢姐的实验团队了。我现在做的是蜻蜓。”

屏幕的改造数据列出了蜻蜓的详细参数。

得到消息第一时间来看猎鹰的人扑了个空,却还是在沈明洲这儿感受到了什么叫研究狂魔!

一个人忙两个项目!

还快!

老敖羡慕哭了。

他日夜不停凝视屏幕,写出来的代码行数代表着掉落的头发根数。

唯独面前少年短发柔软茂盛,黝黑粗亮,在白炽灯下反射出青春的光亮。

年轻,真好。

“沈老师,我们合个影吧。”老敖摸出手机,充满艳羡,“让我怀念怀念,自己年轻的时候。”

老敖不仅提前看了蜻蜓,还获得了沈老师合影留念一张。

中年研究员在朋友圈里感叹:英雄出少年,岁月催人老。

其他人在他朋友圈里扎堆看天才。

看看这身高,看看这长相,看看这手!

就是这双手一周做完猎鹰模拟实验,给无人机研究所新添国家级项目,那不还快点儿去摸摸。

有一就有二。

沈明洲答应了老敖的合影,自然也得答应老赵、老曾的合影。

研究院里老老少少研究院,有空就来逛无人机所。

不仅能看看小少年,还能聊聊猎鹰系统。

“其实猎鹰系统是可以开源对外的一套系统改造的。”沈明洲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