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第2/7页)

“不、不可能吧。”

日常感叹沈老师神乎其技的宋双,看着屏幕上清晰的画面,都觉得心有余悸。

“远红外又不是什么计算机程序,沈老师再调整,也不可能让他们拥有这么强的穿透力,而且我们的办公楼绝对没有偷工减料!”

20cm的混凝土层,就算是开凿机也不能轻松打破。

民用红外线遇到这么厚的墙面,只能传回建筑物外形数据。

可沈明洲这架无人机,直接穿透墙面,达到了深度红外效果。

沈明洲将无人机调转了一个方向,说道:“远红外的穿透能力跟目标材质有关系,我只是对建筑物墙面材质进行了特殊调整。你们看——”

无人机重新扫描出来的画面,解释了工程师们的困惑。

高科实验室的大门紧锁,即使透过远红外的透视,也无法穿透那面特殊材质的保险大门。

“我的无人机,暂时只能做到穿透混凝土、砖块,换成其他材质,直接恢复成普通红外线了。”

沈明洲将无人机停回地面,遗憾的说道:“以后有条件,我再研究一下能穿透铁质外装的透视方法吧。”

“行了,你不要遗憾了!”邵炼伸手把沈明洲的短发揉得一团乱,“成本加起来不到一万,你居然做出了搭载军用红外效果的无人机,还是太阳能驱动的,就算不提万物系统,都够让人羡慕嫉妒恨了好吗!”

沈明洲扎扎实实的受了邵炼一顿揉搓。

两个天才其乐融融,工程师们泪流满面。

成本不到一万,效果堪比军用,如何不是本着保密精神,他们简直想拍照发送,叫上全世界跟他们一起看上帝。

邵炼将沈明洲揉得东倒西歪,止不住心里的喜爱。

他笑着说:“给无人机取个名字吧,这毕竟是你第一次动手做出来的成果。”

沈明洲皱着眉甩开魔爪。

他的无人机安稳停留在地面上,闪着银灰的光。

在他看来,这算不得什么伟大的研究成果,不过是实现他的某些构想的小道具。

给演示品取名字这么幼稚的行为,也就邵炼觉得意义重大了。

沈明洲端详着太阳下的无人机,覆盖着层层太阳能光板,仿若蜻蜓翅膀上透明薄膜。

“叫蜻蜓吧。”

沈明洲的蜻蜓白天扔在高科场地里暴晒,浑身连接了不少测量仪器,随时监控太阳能转换效率。

晚上它需要实现超过三小时的飞行实验,才能宣布大功告成。

夜间试飞,沈明洲莫名紧张。

白天太阳光充足,即使无人机储能效果有问题,太阳能也足够驱动蜻蜓的飞行。

夜晚,才是考验他精心制作的小蜻蜓真正实验场。

高科天台。

没有比寂静无人的工业区更适合夜空测试的地方。

邵炼难得披了一件外套,穿的长裤,还特别讲究的戴上了透明护目镜防风。

“高度21米、温度22℃、湿度85%、风向北风。”他握着天气测量仪,煞有介事的报出数据,专业得像是重复了无数次户外实验的专家。

江岳作为助手,把数据记录得清清楚楚。

而沈明洲埋头调试系统,蜻蜓安静的摆放在地面,旁边还有一架白色观测无人机。

邵炼拿出来的无人机没名字。

只有一个用途:为蜻蜓保驾护航。

沈明洲蜻蜓飞起来,白色无人机也慢慢升空。

两架无人机在漆黑的夜里,并肩而行,可蜻蜓眼里是整栋高科大楼,白色无人机眼里,只有蜻蜓。

邵炼盯着观测屏幕,说道:“我这个无人机能飞六小时,通讯范围半径500米。你爱往哪儿飞,往哪儿飞,我都能帮你记录下来。”

沈明洲点点头,做好最后的准备,抬手启动了蜻蜓。

机翼轻声在风中旋转,没有太阳光的蜻蜓,仍旧保持着优雅的姿态,稳步起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