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 流水

大老爷和大太太之间也就都没有再提封家的事。

比起朝堂上的风云诡谲,一个小小的解元,还不至于长久地挂在两夫妇心头。

总不能为了这点不快和离吧?

当晚就坐下来商议今后的对策。

大老爷很后悔,“怎么偏偏就是二弟不在京城的时候出了这个事!”

大老爷、二老爷之间当然有外人所不知道的消息传递途径。

亲弟弟在京城,总是要比别家亲戚更上心,消息传递得也就更快。

比不得如今,皇上发病已有七八天,消息才传到了苏州。

二老爷也就抛下了二太太并一应细软,第二天就快马回京,销假返工。

又请大房看顾二太太,把她连同这几大车的金银财宝送回西北老家。

大老爷顺便也就安排了几个老成的管事一道上路,带话给牛总管,让他在族长身边做些功夫,给二房登出一册,并将当年族里借口吞没的族田、房屋,都划拨给二老爷一份。

大老爷年前刚升了左柱国,由他出面,当然比二老爷自己的家人出面更稳妥些。

进了三月,二太太也就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哭别了苏州的亲朋,带着一车的钱出关往西北去了。

敏哥、达哥、弘哥只是回来送母亲上路,在大房歇了一晚,就又都回山塘书院去了。

据说读书十分刻苦,竟有头悬梁锥刺股的意思。

大老爷倒很欣慰。

“虽说二婶实在是不懂事,但若是能把几个侄子成就出来,倒也是好的。”就和大太太议论。

世家大族,最怕的就是纨绔子弟。

三个侄少爷懂得把羞耻转化为动力,不论如何,将来也不至于长成纨绔,带累了两房的名声。

大太太却是愁眉不展。

平国公还在西北打仗,边境战事未平,朝中却出了这么大的事,皇上重病不起,以至于要把在前线效力的权仲白急调回京……

权仲白身在西北,就算一路快马回去,都要七八天才能进京,有这么大的功夫,小病甚至于都已经断根了。

可见这一回,皇上的确是得了棘手的重病,朝中太医都没有办法包治包好,这才想到了权仲白。

又或者是皇上已经不放心太医了……

若是一病不起,天下,恐怕是真的要乱了。

进了四月,消息越发怕人了。

权仲白的未婚妻达家三小姐,年前一场肺病辗转绵延,到今年病势越发沉重。

本来还打算乘着未婚夫回京的机会,让权仲白来开个方子,针灸熏灼,减一减病势。

不想权仲白却是前脚才进京城,后脚就被宫中人接了进去,再也不放出宫来。

达家人固然是忧心忡忡,但却没有多少人在意达家三小姐的生死。

倒是这件事后头的意思,叫朝中无数的官僚都是食不安枕。

皇上的病情,难道已经紧急到了这个程度?

说起来,朝中也有两个多月没有朝会了。

三月不朝,那是天下大乱时才有的荒唐事儿!

就在这时候,秦帝师终于出手了。

他老人家以帝师之尊上书,督请内阁三相以前朝旧事为例,由太子出面监国。

太子既然是太子,当然有很多皇子们比不了的特权。

前朝的永乐大帝就是位好动的伟人,成年累月,不是巡狩就是出游。

只要他不在位,京中就是太子监国,这是明摆着的旧例。

如今内阁有三位阁相理事,说起来,太子不过是个人肉印章,管的就是往奏折上盖章的活儿。但没有这个人肉印章,却有好多事就没法顺顺当当的办下来。

比如说,调粮的令旨要是再不颁布下来,边关就又要缺粮了。

说不定就会给北戎喘息之机。

老人家这封奏章,还真被送进了乾清宫里。

皇上虽然多年来一直在太子和皇长子之间举棋不定,但到了这个时候,倒还灵醒得很,没有多久,就传了口谕:龙体欠安,由太子监国,又急招闽越王入京,负责乾清宫防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