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雅与俗(第4/8页)

大家边吃边谈,好一会才把饭吃完。饭后,李狗子把手扯着老先生的袖子道:“老师,我有一句话和你说,请到这边来一下,力老太爷倒没有想着他会有什么秘密话,只得随了他走。他们走去的地方,是门上挂着牌子的经理室,自也布置得和别家的经理室一样,有写字台,写字椅。李狗子让老太爷在旁边沙发上坐下,自己打开抽屉取出了支票簿,填写了一张,再在身上掏出图章盒子加了印鉴,再取了一个洋纸信封,用钢笔慢慢在上面写着字,总有五分钟之久,才把这信封写完,然后把那支票塞在信封里,两手捧了向老先生作了一个揖,笑道:你老人家是知道的,李狗子不会抖文,在人家面前我不能不装一点样子,避开人家还不说实话吗?你老人家不要见笑,就看我这点心。”说着把那信封递过来。

老先生看他满脸郑重的样子,不是吃午饭时在桌上那副功架了,先有三分感动,接过那信封来一看,见上面歪歪斜斜像蚂蚁爬的痕迹似的,上面有六个字,乃是“学贝公上老帅”,其下另一行小字,“李万有邦上”。他的字体既恶劣,又不可理解。先是一怔。但凝想了一下,那“学”字一笔不苟,写着有铜元大,虽下面“子”字脱了节,依然看得出来。由这“学”字推测,加上知道这信封里是支票。那么,可以猜出“贝”字是“费”字之误。这个“费”字猜出来了,“公”字是“恭”字之别写,也毫无疑问。他不懂得用“贽敬”或是“束?”等字样,所以干脆写着“学费”,难为他“老帅”两个字知道抬头另写一行,“老帅”之为“老师”,又是很好明白的了。这上款猜出了,下款也就不难懂得,“李万有邦上”之“邦”,乃是“拜”字之别了。

这个信封,虽写得十分可笑,可是想这样一个字不识的人,居然能写出这样一个信封来,那是费了多大一分诚心,便道:“呵!李老板,你何必还和我来这一套?”李狗子笑道:“虽然说起来数目好听,但是也买不到什么东西。”老太爷本不便当面抽出支票来看,只是他自己说了数目好听,这却不能含糊收了,将支票由信封里掏出,却见写的是一万元的数目。老太爷不觉“呀”了声,两手捧了支票,连拱着几下,因道:“可不敢当,太重了,太重了!”李狗子也拱手站在一边道:“老太爷,你不忙,听我说,有道是‘人争一口气,佛受一炉香’。”说到这里,他一面走去,把经理室的房门掩上,然后回转身来道:“老太爷,我现在钱是有了,只要不遭什么横祸,大概这一辈子不成什么问题,就是差着少识几个字,到处受人家欺侮。我李狗子什么出身,瞒不了你老人家,我哪里能够认你老人家作老师?但是我要装装面子,非攀交两个读书的先生不可,只要你老人家含糊答应是我的老师,我就大有面子了。还有一层,欺侮我的人,知道我有这样一个老师,遇事就要留些地步,那你老人家照顾着我的地方就多了,好处哪会止一万块钱?”

说到这里,他脸上带了三分笑容,低声道:“你看今天那位易先生,对你老人家那一分请教的情形,就替我出气不少,我敢说,从此以后,无论是你老人家自己,或是大先生,只要一个礼拜肯到我这里来一次,欺侮我的人就要少得多了,你老人家若是不肯圆我这个场面,那自是怪我出身太低,我也没有什么法子,若是肯圆这个场面的话,这笔钱你老人家正是受之应当,只是怕少了。”他说着话时,脸上现出十分为难的样子。接着又作了两个揖道:“你老人家一定要赏脸收下,我才能放下这条心。”老太爷先皱了一下眉,接着又微笑道。“你这么一说,真叫我没什么话可以回答。就怕我帮不了什么忙,要辜负你这番盛意。”李狗子道:“我不是说了吗,每个礼拜,只要你老人家能到我公司里来一次,帮我的忙就大了。”老太爷看到他这种样子,真是不忍拒绝了,便笑道:“我倒有些不相信了,我每星期来一次有什么用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