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凶案(第2/11页)

“国老过奖了。松涛惭愧,惭愧啊。身为一方父母,勤政爱民实乃本分,松涛这点儿区区的作为,怎可与国老的经天纬地之才、匡扶社稷之功相提并论。况且,国老多次向圣上恳请致仕,圣上哪次是真准了的?所以这次国老返乡,恐怕也不会仅仅是养老那么简单。以松涛想来,最少,国老应该还担负着指导地方方略、检阅地方吏治的职责吧。”

狄仁杰一边摇头,一边笑眯眯地答道:“松涛,这回你可想错了。蒙圣上怜惜,老夫这次返乡,可真的要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了。”

陈松涛连忙笑道:“那是最好,那是最好。松涛也是担心国老为国事操劳,一时半会儿脱不了身,才会有这样的臆测,还望国老见谅。”

狄仁杰喝口茶,道:“哪里。”

陈松涛又看了一眼端坐在下手位的袁从英,笑道:“不知袁将军此次前来太原,又有何贵干?”

狄仁杰道:“那也是圣上顾念我年老体弱,对从英多有倚赖,故而特让从英一路陪我返乡。唉,这一路上还真是多亏了从英。”

“哦?国老在路上遇到什么麻烦了吗?”

“倒也没有什么大事,一些小小的波折而已,再加上一些小小的奇遇。”

“国老有什么波折和奇遇,可否说来听听?”

狄仁杰笑道:“松涛,你在并州为官多年,可曾听说过一个叫蓝玉观的所在?”

“蓝玉观?”陈松涛面色变了变,接着忙说,“倒是没听说过。”

狄仁杰笑道:“前夜我与从英误入蓝玉观,还在那里宿了一夜。那可真是个奇异的所在啊,一个空无一人的道观。如果松涛不曾去过,以后老夫倒是可以带松涛去看看。”

“那是甚好,甚好。”

狄仁杰顿了顿,又道:“松涛,老夫还要多谢你,这许多年来替我关照景晖一家。狄景晖生性顽劣,一定让你操了不少的心吧。”

陈松涛道:“国老这是从何说起。景晖虽对仕途没有兴趣,然他为人精明强干,又兼性情豪迈,气魄不俗,这些年来在一个商字上巧加经营,竟也成就斐然,已成为我北都赫赫有名的一位富商巨贾。不仅仅是太原,哪怕在整个河东道,也称得上数一数二。”

狄仁杰正色道:“士农工商,商毕竟在末席,即使做得再有成就,也算不上什么。他狄景晖虽有能力敛财,却无忠心报国,总归不是正途。”

陈松涛笑道:“国老严苛了。前年朝廷与吐蕃开战,缺乏军饷,景晖一个人就认捐了五十万两白银,也算得上报国有为了。”他观察了一下狄仁杰的脸色,忙又笑道,“哎呀,景晖是我的女婿,丈人看女婿,自然是越看越欢喜。国老却是教训儿子,严苛一些,也是人之常情嘛。”

狄仁杰只是淡淡一笑,端起茶杯喝了口茶,道:“秋月和孩子们这几天就住在我这里,你今天既然来了,正好也去瞧瞧他们娘儿几个。平日里公事繁忙,也不知道与他们见面的机会多不多?”

陈松涛道:“国老考虑得很周到。我也正想着去看看女儿和外孙们。如此,松涛就先告辞了。”

“好,好。”

狄仁杰正要起身送客,狄忠突然又跑了进来,禀道:“老爷,陈大人,外面有位沈将军说有急事找陈大人。”

陈松涛道:“怎么找到这里来了?这……”

狄仁杰道:“松涛请便。”

正说着,那位狄忠曾经在恨英山庄外面见过的年轻将领沈槐急匆匆地走进院中,他一眼看见书房门口站着的诸人,立即跨前两步,毕恭毕敬地抱拳道:“列位大人。”

陈松涛走到他的跟前,低声问:“什么急事?居然找到狄大人的府上来。”

沈槐也低声回道:“您不是叮嘱过我,凡是与恨英山庄有关的事情,都要立即禀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