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九河日华(第4/5页)

韩嬉眉梢一挑,盯着他:“这就怪了,不过一个空木匣子,又旧又破,她带在身边做什么?”

硃安世听她说出“空”字,吃了一惊,她怎么知道那匣子是空的?只得含糊遮掩道:“这个——我就不知道了。”

其实,硃安世当然知道:宅院、金玉、锦绣,郦袖全都能舍弃,唯独不能舍弃那个空木匣子。

八年前,在茂陵,当时正是春末夏初,硃安世去一家衣店买夏衫。

他正在试衣,一转头,见店后小门半开,后院中有个妙龄女子正在摘花,只一眼,硃安世便马上呆住,像是在烈日下渴了许多日,忽然见到一眼清泉。

他立时想到一个字——静。

只有“静”这个字才可形容那女子的神情容貌,他从未见过哪个女子能有如此之静。

简直如深山里、幽潭中,一朵白莲,娴静无比,又清雅无比。

硃安世呆呆望着,浑然忘了身边一切,店主发觉,忙过去掩上后门,硃安世这才失魂落魄茫茫然离开。

第二天,硃安世一大早就赶去那家衣店,那扇小门却紧紧关闭,他只得离开。过一会儿,又凑过去看,门仍然紧闭。一连几日,都是如此,再没见到那女子。

逼不得已,到了夜间,他悄悄翻墙进到那个后院,院子不大,只有一座小楼,上下几间房。硃安世先在楼下寻找,只看到店主夫妇。一抬头,见楼上最左边一扇窗透出灯光。

他轻轻攀上二楼,当时天气渐热,窗上垂着青纱,隔着纱影,他偷眼一望:里面正是那个女子!

那是一间小巧的闺阁,屋内陈设素洁,那女子正坐在灯前,埋着头,静静绣花。

硃安世便趴在窗外,一动不动,望着那女子,一直到深夜,那女子吹熄了灯,他才轻轻移步,悄悄离开。

自此以后,硃安世夜夜都去,他不知道能做什么,只是趴在窗外,偷偷看,那女子也始终娴静如一,甚至难得抬起头。

有一夜,硃安世在去的途中,闻到一缕幽香,见路边草丛中开着一簇小花,心下一动,便顺手摘了一朵,到了那女子窗边时,轻轻放在窗棂上。

隔夜再去时,发现那朵花已经不在。

难道是风吹落了?

以后再去时,他都要带一朵花,偷偷放到窗棂上,第二夜,那朵花总是消失不见。

长安,直城门大街。

轺车缓缓而行,杜周呆坐车中,木然望着宫墙楼阙。

汗血马追回,天子气消了不少,但随口就问盗马贼下落,杜周却只能说仍在追捕。天子当即面色一沉,得马之功顷刻间化为乌有。杜周俯伏于地,丝毫不敢动,天子喝斥了一声,他才忙躬身退下。

天子性情愈老愈如孩童,好恶愈来愈任性,喜怒愈来愈难测。身为臣下,真如《论语》中曾子所引那句《诗经》:“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回到宅里,妻子见他脸色阴沉,小心上前,要帮他宽衣,他摆摆手,驱开妻子,自己伸手慢慢摘下冠帽,望着那冠帽,又发起怔来:只要在朝为官,除非到死之日,谁也不知明日脑袋是否还在颈上,是否还能戴这冠?

但不做官又能做什么?回乡养老?一旦没了权势,连亭长小吏都要借机欺辱你,你当年不正是为了不受这些欺辱,才发狠读书谋职?登得越高,敢欺辱你的便越少。这世事便是如此,只有这条陡路,不进则退,别无他途。

他正在沉想,书史忽然拿着一卷锦书进来,是成都的急报,杜周展开一看:硃安世又逃走了。

他将那锦书紧攥在手里,嘴角一阵阵抽搐,心里生出一把锯齿刀,一刀一刀慢慢割在一个囚犯身上,那囚犯没有面目,名叫硃安世。

这时,刘敢脱履轻步走了进来,杜周见到,随即松手,将急报扔到脚边,面上也恢复了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