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凡·伊里奇之死(第4/29页)

“我有件事想跟您谈谈。”

彼得·伊凡诺维奇点点头,他小心在意,没让软凳里的弹簧发生骚动,因为他刚一动作,那些弹簧就在他屁股底下动弹起来。

“最后几天他极其痛苦。”

“非常痛苦吗?”彼得·伊凡诺维奇问。

“哎呀,痛苦极了!最后几小时,而不是最后几分钟,他不停地喊叫。连续三天三夜,他直着喉咙不停地喊叫。这真叫人受不了。我不明白我是怎么熬过来的,隔着三道门都能听得见,哎呀,我受了多大的罪啊!”

“难道他当时神志还清楚吗?”彼得·伊凡诺维奇问。

“是的,”她低声地说,“直到最后一分钟。他在临死前一刻钟才跟我们诀别,还请我们把沃洛佳领出去。”

彼得·伊凡诺维奇跟死者是那么熟悉,死者曾经是一个快乐的男孩,后来与他一同上学,长大成人,并且是牌友。尽管他不愉快地意识到他自己和这个女人都在装腔作势,但一想到死者的痛苦,他还是不寒而栗。他仿佛又看见了那个前额,那个紧压在嘴唇上的鼻子,他开始为自己感到害怕。

“三天三夜可怕的痛苦,然后是死。要知道,这样的事对我来说,也随时可能发生,现在就可能发生。”他这样想着,立刻就感到一阵恐惧。但马上,他自己也不知是怎么回事,一个习惯的想法跑来帮了他的忙:这事是发生在伊凡·伊里奇身上,而不是发生在他身上,他是不应该发生、也决不会发生这样的事的。如果他总是想着这一点,他就会情绪低落,而这是不应该的,施瓦尔茨脸上的表情也分明说出了这层意思。做了这样一番推断以后,彼得·伊凡诺维奇放下心来,开始饶有兴趣地询问伊凡·伊里奇临终时的种种细节,仿佛死亡只是一种例外,它只可能发生在伊凡·伊里奇身上,而完全不可能发生在他身上。

他们谈了不少关于伊凡·伊里奇所遭受的确实可怕的肉体痛苦的各种细节之后(彼得·伊凡诺维奇仅仅凭伊凡·伊里奇的痛苦对普拉斯科维娅·费多洛芙娜的神经所起的作用便知道了这些细节),死者的遗孀显然认为有必要转入正题了。

“哎呀,彼得·伊凡诺维奇,多么痛苦,多么可怕的痛苦啊,多么可怕的痛苦啊。”她又哭了起来。

彼得·伊凡诺维奇连连叹息,等着她什么时候擤鼻涕。当她开始擤鼻涕的时候,他便说:“请相信我……”

于是她又开始说话,终于说出了她找他的主要目的。她是想了解,丈夫去世后,她如何向国库领取抚恤金等问题。她装模作样,好像在向彼得·伊凡诺维奇征求关于抚恤金问题的意见。但他看得出,其实连最微小的细节她都了如指掌,甚至连他都不知道的东西她也清楚:她知道由于她的丈夫的去世,她可以从国库得到些什么。但现在她想打听的是,能否想个什么办法得到更多的钱。彼得·伊凡诺维奇竭力替她设想有没有这样的办法,但想了几种,又出于礼貌骂了几句我们的政府如何吝啬以后,他还是说,大概不可能弄到更多的钱了。这时,她叹了一口气,显然开始在想如何摆脱这位客人。他明白她的心思,便把烟弄灭,站起身,握了握她的手,向前厅走去。

餐厅里有一只挂钟,这钟是伊凡·伊里奇从古董店里买来的,他为此曾十分得意。彼得·伊凡诺维奇在餐厅里遇见一位神父和几个来参加丧礼的熟人,看到一位他熟悉的漂亮的小姐,伊凡·伊里奇的女儿。她穿一身丧服,原本就很细的腰显得更细了。她的神情阴郁,决断,近乎愠怒。她对彼得·伊凡诺维奇鞠躬时的神态,仿佛他有什么过错似的。在她后面,站着一位模样阔绰的年轻人,也带着那种愠怒的表情,彼得·伊凡诺维奇听说过,这是她的未婚夫,是法院的侦查员。彼得·伊凡诺维奇悲戚地对他们点了点头,正想到停放死者的房间里去,这时,伊凡·伊里奇的儿子从楼上走下来,他的相貌酷似他的父亲,他还是个中学生。他简直就是个小伊凡·伊里奇,彼得·伊凡诺维奇记得,伊凡·伊里奇读法律学校时就是这个样子。他的眼睛哭肿了,一副十三四岁男孩的邋遢样。他一看到彼得·伊凡诺维奇,立刻做出严肃的表情,不好意思地皱起眉头。彼得·伊凡诺维奇对他点点头,便走进停放死者的房间。安魂祈祷开始了,蜡烛、呻吟、神香、眼泪和啜泣。彼得·伊凡诺维奇锁紧眉头,站在那儿,看着自己的脚。他一次也没有看死者,一直到仪式结束都没有让自己受那种令人沮丧的气氛的影响,而且是头一批走了出来的。前厅里一个人也没有。格拉西姆,就是那个打杂的男佣,从停放死者的房间里跑出来,用他那双有力的手翻开所有的皮大衣,找到了彼得·伊凡诺维奇的皮大衣,递给了他。